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作為語言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英語,對于學生能力啟蒙即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關鍵作用。由于其外來語言的特定屬性,小學英語對于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陌生性與難度,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實效也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學生心理,從其熟知的生活實際入手,探究生活化教學的新路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刺激學生自主探索欲望,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
一、 引言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了興趣導向及生活經驗導向的教學策略,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儲備尚不成熟,且對于英語學習的了解程度不夠,因此其對于這一學科的興趣單純依靠自身探索很難實現最大限度的激發;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正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積累不夠完備的特點,使得其對于未知的領域充滿了好奇感,而這種好奇感與其熟知的生活情境結合后,將對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想落實教學實效,幫助學生掌握一門嶄新的、內容豐富的新語言,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具體生活實際,打破傳統“以本為本”的單一教學觀念,力求將學生熟知的生活實際及經驗融入課堂中去,達到寓教于樂、高效持久的優質教學效果。
二、 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從知識本身來看,人對于知識的學習是為其未來在生活中的運用的儲備,可以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將知識生活化的過程。教學作為學生習得知識的主要方式,正要通過生活化的實現,契合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標。在教學生活化的探索中,學生始終是教學方法應用及主動學習探索的主體,其興趣的培養及主觀能力的調動是教師引導應重點關注的對象。從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際來看,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情感體驗感,其既是對課程本身內容的清晰化解讀,又是對生活實際的上升與延展,對于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提升課堂活躍性具有良好效果,也對于打破我國英語教學中的“啞巴英語”這一“頑疾”有重要作用。
三、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 以生活化情境為激發興趣的引導
興趣導向應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方向,而興趣的培養必然是基于學生在特定的實踐中所獲得的情感體驗。教學生活化應把握好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實踐,將學生熟悉的廣泛生活化情境作為激發其興趣的重要引導,從而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運用知識,實現對其興趣的持續培養。例如,在小學英語課本中經常出現外語情境下的電話對話問題,課本中的主人公使用語言雖為英語,但“打電話”對于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情境,教師就可利用好這一特點,提前準備好幾部手機,讓學生通過模擬溝通的形式盡可能地模仿教科書及錄音中的英語對話。這種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有利于打破傳統上學生將學習英語視為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的觀念,使得其將之視為普通的、具有實踐價值的溝通交流方式,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契合英語學習的目標。生活化情境的引入對于激發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創設及利用好有關情境,既可以幫助學生解除對于外來語言的陌生感,又能為其未來熟練運用英語打下良好的情境基礎,將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二) 幫助學生形成“處處有英語”的學習意識
在小學英語的生活化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是一種重要的興趣激發形式,同時,在課堂中將遇到的具體問題與生活情境實時融合也是落實英語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知識儲備尚不成熟,且外語本身對其來說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很難及時發現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性。例如,部分學生在初學英語時,常常將其與漢語拼音混淆,這時教師就應立足于培養其生活“處處有英語”的學習意識,鼓勵其發現英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對于“A”的教學,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該字母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評級聯系起來,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也可以利用這一字母進行評判;對于“M”就可以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麥當勞快餐,逐漸引導學生清晰分辨各個字母應用的不同。在這種“處處有英語”意識的培養中,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逐漸成長為知識及應用的主動發現者,這正是新課程理念及素質教育目標對于小學英語的重要要求。
(三)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
當前,智能化信息教學技術為小學英語的課堂提供了新的參考思路,在實現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將書本上單一的英語語言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具體情境,使得課堂及課后學習達到立體化、直觀化的優質效果。例如,對于小學英語課本中常出現的“breakfast”“lunch”“dinner”的英語情境來說,學生雖然知道其指代的具體意思,但是對于英語國家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特點相對陌生,存在“紙面化”理解的特點。教師可以截取一些英美生活劇集中主人公飲食的具體視頻,通過教學媒介播放出來,將知識延伸到生活情境中來,從而營造一個直觀、清晰的教學環境。這樣的嘗試,有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從而在學習中集中精神,進而實現主動學習。
(四) 探究作業設計的生活化
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嘗試,不僅應聚焦于輕松、高效的課堂教學,在課后作業的設計層面也應力求生活化的創新。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學科,其與學生的母語一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有所體現,因此不應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多集中在對單詞的背默、課文的朗讀等形式中,在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引導下,就應延伸出新的形式,使得英語學習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在西方傳統的圣誕節時,教師就應在介紹一些西方的節日特點及習俗之后,將當天的作業設計為學生用英文書寫一些節日賀卡,贈送給家人與朋友。這種形式新穎但內容又緊密聯系了生活與英語學習的作業,有利于打消學生對于作業的“任務性”看法,引導其全身心投入作業中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應重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始終堅持學生的興趣導向,實現其熟知的生活情境與英語學習的有機結合,實現主動學習、輕松學習的優質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洪麗婷.當前小學英語入門的教學思考[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4):33-36.
作者簡介:
沈紅,江蘇省徐州市,江蘇徐州睢寧縣王集鎮蘇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