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缺乏學習興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一到上課就無精打采,一到下課就生龍活虎,不僅學習效率與質量不高,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為了學習而學習,失去了學習本身的意義,由此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教師教學的核心任務,了解增加教學趣味性的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趣味性
一、 前言
歷史教學本就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會增加教學的枯燥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此問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成為有效開展歷史教學,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需要把握初中生的心理,在授課、導課、活動、練習等方面精心設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趣味導課
歷史學科較為特殊,學習的知識內容是真實存在過的,因此,可以通過趣味性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歷史學習質量,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深刻的印象。趣味導課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問題、典故、景觀以及影視劇作品,下面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第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巧設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激起學生求知欲,從而導入課程,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第二,典故,引入典故是一種有效的課程導入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擴充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第三,景觀,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景觀圖片,形象地體現出景觀的歷史風貌,利用景觀引入歷史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使學生將過去的史實與真實的現在相聯系,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銘記歷史。第四,影視劇作品,雖然影視劇作品存在夸張成分,與史實不符,但是,影視劇的形象性與趣味性,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影視作品進行合理的運用,在尊重史實的情況下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質量。例如,在學習“遼、西夏與北宋并立”一課時,可以引入電視劇《天龍八部》,通過電視劇中的部分情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要探索、了解遼、西夏與北宋當時的經濟情況與政治情況,教師也可以進行知識的延伸,講解一下大理、燕等國家的發展與歷史,開拓學生視野。
三、 趣味授課
授課是課程教學的關鍵,保證授課的趣味性能夠大大提高歷史課程的趣味性,達到趣味授課的效果。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教育語言的運用、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趣味性以及講練的結合,因此,通過增加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提高教學手段的趣味性,進行講練結合,可以達到使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目的。趣味授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采用生動性語言,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需要保證語言的生動活潑,需要利用歷史人物與典故開展教學,在和諧的氛圍下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第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一言堂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較低,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給予學生新鮮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三,講練結合,在講課過程中,需要結合練習,從而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例如,在講解“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法進行講解,利用多媒體呈現一些趣味性內容,加入影視劇情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可以通過情景演示法開展教學,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學習知識,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
四、 趣味活動
利用趣味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切實可行的趣味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組織學生參觀檔案館與歷史博物館,通過參觀博物館,可以將歷史與生活聯系起來,融匯貫通,從而擴展知識面,產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歷史學習質量。第二,學校可以組織名人講座,邀請一些知名學者與歷史學家為學生做報告,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內容進行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進行歷史事件普及,了解著名歷史事件。第四,教師可以選擇一節課的時間,為學生展示歷史劇,使學生了解歷史,了解歷史人物,通過細節與人物再現,對歷史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五、 趣味練習
練習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練習,才能夠融匯貫通,才能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可見練習十分重要,保證練習的趣味性更為重要。進行趣味練習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第一,競賽式練習,競賽式練習是一種趣味性較強練習方式,通過競賽,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揮潛能,達到理想的練習效果。第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練習,網絡平臺的試題基本上是較為典型的試題,具有代表性,且解析較為清楚,是一種新奇的形式,學生較為感興趣,愿意進行練習,練習效果較好。
六、 總結
通過一系列措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由不喜歡歷史轉化為喜歡學、愛學歷史,進而實現會學歷史到學好歷史的轉變,保證歷史教學質量,達到學好歷史,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曉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4(2):105.
[2]楊海艷.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3(23):125.
[3]高懷金.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J].才智,2015(33):150.
作者簡介:朱巧英,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