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置性學習是實現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成效,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進行前置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正式給學生傳授新知識之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先學習。教師在進行前置性學習任務的布置過程中,需要結合主要教學內容,設置出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目標,同時,還需要將前置性學習的優勢運用到教學開展過程中,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與傳統的課前預習相比,前置性學習能夠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生物教學;運用反思
隨著教學改革的實施,生物教學需要在全面提高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當前我國的教學現狀來看,創建高效的教育課堂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學完成后的教育補償上,整體教學重心偏向后期。想要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可以嘗試落實學生的前置性學習,通過課前的教學任務制定,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和自身的理解進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本文主要探討了前置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并對其運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反思。
一、 教學重心前置性研究
想要讓教學工作重心前移,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思維變化規律。高中生的思維能力較強,因此,教師不能讓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接收,需要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先學后教、導學作業前置等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資源應用合理性。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合理的調整課堂教學進度。雖然學生在教學開展前,已經通過自主學習進行知識的基本理解,但教師仍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轉換和適應的過程,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來幫助學生了解生物學概念和原理下所蘊含的哲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教師還需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前置性學習會讓學生產生獨有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對學生所闡述的技能知識,保持積極、信賴的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自我負責的學習精神。
例如: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教學開展的過程前,教師可通過布置學生翻看初中生物遺傳部分的內容,對遺傳學的相關知識進行重溫,這樣,教師在新課講授的時候,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把新知識和學生的背景知識搭起一些聯系,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學習體驗,達到讓學生更好理解并接受新知識的目的。
二、 學案導學在前置性學習開展中的應用
想要全面落實前置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就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預習時間,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適當的教學引導,在教學開展之前,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共同商討導學案。導學案的制定主要包含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對重要學習內容的引導和點撥。同時,教師還可以預留少量的課前檢測題,讓學生了解導學案的基本內容之后進行課前預習自測,在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將問題帶到教學課堂上來解決,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向,從而實現前置性學習的有效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能。學案導學是屬于學生課前預習的一種形式,想要促進學案導學的合理應用,教師要做好學生使用導學案預習階段的過程指導,同時導學案檢查要及時到位,對于問題較多的題號做好記錄,了解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為落實學習效果和需求,學生必須依據教師點撥及課堂互動成果在課后及時修訂導學案,全面提高教學成效。
例如:在進行《DNA分子的結構》一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學案導學:一、讓學生先回憶遺傳的物質基礎,對DNA的基本單位——四種脫氧核苷酸的結構模式圖進行明確,并制作四種核苷酸的結構模型各若干個;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47頁至第48頁,并以時間先后為序梳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過程中的科學史事件;三、準備訂書機和釘子。通過課前預習和準備,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確DNA的基本單位,體會DNA分子結構探索的艱辛,而且對為什么A與T配對,G與C配對存留疑惑,對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已經充滿期待了,課堂的學習氛圍積極,學生在小組合作構建模型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構建DNA的雙螺旋模型的預設目標達成。最后,DNA的雙螺旋主要特點也水到渠成了。
三、 前置性學習中的課后輔導
前置性學習的開展并不代表忽視課后的教育,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需要在課后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尤其是一些生物基礎較差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教師可通過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縮短學生之間的學習距離,端正學習態度。通過課后輔導工作來對學生進行正確學習方法的引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前置性學習任務的布置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層次方法的運用,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通過適當的引導和啟發,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創建合理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導學案和課后作業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學業點撥,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發揮出以優帶劣教學方案的價值,讓學生能夠及時地發現自身的學習誤區,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來面對今后的學習。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前置性學習的開展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成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變化規律和實際學習習慣來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應用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教學開展不再拘泥于傳統教學方案的制定,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對課程的教學流程進行調整,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產生的疑問開展針對性教學,突破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的教育形式。
參考文獻:
[1]徐寧.讓“前置性學習”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J].基礎教育研究,2017(4):21+23.
[2]曹冬林.基于微視頻的高中生物前置性學習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6(Z1):24-27.
作者簡介:
林文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