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被應用到了教育領域,使學校教學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對信息技術加以應用,能夠在增強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降低教學的難度,使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并對具體應用措施加以探討和描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物教學;應用;策略
在高中生物當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將該項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不僅能夠使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還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凸顯出來,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從而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這對于學生生物知識的掌握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針對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單方面講解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具體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來越渴望通過多種感官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而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使課堂內容從靜態(tài)灌輸向動態(tài)圖像進行轉變,能夠大大提升生物知識的具體性,使其學習難度有效降低,而且能夠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其求知欲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對生長素方面的生理作用進行講解時,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口述,會讓學生覺得知識的學習較為單調和抽象,容易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進行動畫效果的展示,使抽象的理論能夠被直觀地表現出來,在動靜結合之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又如在對生長素生理作用應用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對一些生活素材加以應用,如農民應用除草劑、棉花摘心以及植物園藝等,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感性認知,也可以利用視頻,師生之間進行互動,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刺激,實現趣味引導,使學生更容易了解生物知識的本真。
二、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情境探究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生物學科與人們生活是具有密切關聯的,所以,在教學當中對探究教學法進行有效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很好地進行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提出一個與所學生物概念相關的探究問題,并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出發(fā)點進行積極研究,然后可以將信息技術作為具體探究手段,利用網絡平臺、三維演示或者是三維作圖為學生進行探究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并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之下,使學生進入情境當中進行具體探究。
例如,在對生物科學與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將一些生活當中的環(huán)境問題引入課堂當中,然后讓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入手進行問題的思考,并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或信息技術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自主探究,探究的主題可以是生物科學和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是怎樣運用生物科學加強環(huán)境保護。在情境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探究結果進行及時的點評,并讓學生將自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錄制成視頻,用于日后復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對學生實踐感知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 通過對網上多媒體素材的應用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集體智慧得到有效的應用,即便身處不同區(qū)域,教師也能一起開展工作,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案例、視頻、圖片、習題以及實驗在網絡當中的共享,使得教師的視野得到了有效的開拓,使教學素材的收集變得更為方便,同時也確保了素材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件的制作,能夠在推動教學策略有效優(yōu)化的同時,達到提升生物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在對一些具有較強抽象性或者是難以正面感知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如神經系統調節(jié)、有絲分裂及減數分裂、光合作用過程以及基因的分離及組合定律等,單純的書本教學學生很難形成感性認識,而教師利用網絡進行精品課件的下載,根據自身教學方法和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截取適合的素材進行課件重組,通過視頻動畫對課本當中描述的微觀活動進行動態(tài)的模擬,將其直觀地表現出來,并通過慢放,使學生可以觀察其中的細微過程,能夠有效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四、 運用微課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
微課是對信息技術的典型應用,其本身具有短小、精練、新穎以及高效的特點,主要是對書本當中的知識點進行精細化、形象化的教學,可以通過碎片化的時間以及微化的知識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其內容可以是考點的歸納、題型的精講,也可以是教材的解讀或學習方法的傳授,能夠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大大提升了教學活動的開放性,其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學習,使其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樱處熆梢詫⒔虒W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制成微課,并在網上進行上傳,使學生可以進行隨時的點播和學習。而師生之間通過這種具體而真實的案例教學,能夠推動“隱性知識”的遷移和提升,對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使用微課視頻對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的相關操作過程及結果進行動態(tài)演示,能夠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又如,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方面的知識應用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利用微課能夠將這兩項內容切割成多個模塊,對各個模塊進行有效的學習,能夠實現知識點的各個突破,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使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中教師應該對信息技術加強研究,不斷增強自身的應用水平,確保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揮,進一步強化高中生物教學。
參考文獻:
[1]戴小祥.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和反思[J].中小學電教(下),2011(9).
[2]劉明香.活化初中生物課堂,彰顯媒體魅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3]劉金娟.現代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教育,2008(5).
[4]邱玉潔.“問題探討”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2(Z5).
[5]郭亦文.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
作者簡介:
張海云,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榆中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