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芙梅
摘 要:低年級是朗讀教育的開端,尤其是小學生剛步入集體生活,將接受系統性的語言教育內容。小學生的學習經驗和人生閱歷正處于發展成長初期,對于很多文章無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只能簡單地唱讀文章。因此,教師應對這個時期的朗讀工作多加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梗概,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中國漢語言的文化內涵及獨特魅力,最終實現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低年級朗讀;閱讀指導;策略
小學語文大都是一些名家的優秀散文,閱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易于理解。低年級的朗讀應以教材內容為主,培養學生的語感,教會學生閱讀時應掌握的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引導整體感知,自由式朗讀
低年級教材內容普遍標注拼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內容前對全文進行通讀,初步建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后再逐步培養學生對文章朗讀的興趣。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幾點要求:1.對于生僻的字詞,一定要看準讀音,在朗讀時將含有生僻字詞的句子流暢讀出;2.在朗讀過程中,一定要對文章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帶著問題去朗讀;3.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控,為自然段進行意義劃分。只有長期堅持這樣的操作,才能對文章中所標注的字、詞、句達到整體的認知,形成初步了解,才能逐漸形成朗讀的好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朗讀的意義進行強調:朗讀絕不是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閱讀,而是要將作者強烈表達文字的感覺在朗讀中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學生對內容有個整體的把控,在閱讀前對于生僻詞有個簡單的注解,并將文章的段落、意義進行歸納及整理。
如:在學習統編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內容《植物媽媽有辦法》時,可以在學生朗讀課文前引導學生,植物用什么傳播種子?蒲公英、蒼耳、豌豆都是怎么傳播種子等問題,通過學生閱讀及思考,使學生建立起對植物生長及傳播的好奇心,這樣才能充滿興致地進行朗讀。
二、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性朗讀
在閱讀過程中,文章通常有一些重要的詞匯及句子。通過這些字詞,將文章內容推向高潮。所以在朗讀過程中,一定要培養學生朗讀的語感,將這些重點字詞朗讀出來,這樣就能將朗讀水平提升一個新高度。
(一)掌握朗讀的語氣
低年級的語文內容多為小故事、散文等,在朗讀過程中,一定要對文章主題內容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帶入感情進行朗讀。
如:在學習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內容《小蝌蚪找媽媽》時,就要將文章中的意義弄清楚,這樣才能在朗讀過程中,將小蝌蚪看見媽媽時的喊話“媽媽,媽媽”,讀出濃重的感情色彩,以此來表現對文章的理解狀態。
(二)把控語速及語調
在朗讀過程中,要注意對語速及語調內容的調控。尤其是當文中出現有深度內容的句子時,一定要用符合文章情景的語速進行表達。這樣才能讓學生及聽眾了解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學習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內容《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這句話就要朗讀出激動的語調。只有通過閱讀訓練,才能完成朗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掌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才能將文章內容朗讀得更加符合原作者的心情,還原作者真情實感。
三、注重課堂延伸,運用性朗讀
朗讀教學工作的展開,一定是基于學生反復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靠自身的喜好,朗讀課本中的不同文章,尤其是課本中內容與延伸內容一起朗讀,才能提高朗讀教學水平。同時要鼓勵學生養成多讀書的好習慣,可以是與教材內容無關的書籍,只要對自身的語文及朗讀有幫助的,都可以。只有不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更多學習方面的內容。尤其是課內外內容相互結合,才能拓寬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對不同體裁的朗讀把握度,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閱讀數量,還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朗讀技巧。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旁做好協助工作,學生對于某句內容、感情拿捏不夠準確時,要對此進行點撥,或者直接充分潤色好文章中的句子,這樣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四、做好范讀引導和模仿性朗讀
學生正確的朗讀在教學中并不是一件難事。而將文章進行有感情色彩的朗讀,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教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效的辦法就是給予學生進行朗讀前的范讀工作。泛讀的辦法有三種形式,一是在課前進行,可以由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感情的范讀工作,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富有情境感的教學資源去完成范讀工作。二是在講課過程中對部分重要的內容進行精讀,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了解,還能有效提升朗讀時的感情色彩。三是在講課后,對文章內容進行范讀。學生本身對文章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加之范讀內容,起到一定的欣賞性作用。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對課文進行不同的范讀工作,使學生在范讀過程中,身臨其境地感悟作者的所言之事,能夠快速進入朗讀的情境之中,繼而更好地模仿范讀的語氣語調,提升朗讀能力。
五、優化朗讀過程
(一)充分合理地利用早讀課進行朗讀指導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沒有人在旁督促,依靠自身的自覺性,很難建立朗讀的習慣,所以教師可以在旁協助,利用自己的時間幫助學生做早讀等。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名學生進行讀書要求,每人需要發出聲音進行朗讀。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完成小組合作式朗讀、師生間合作式朗讀、同桌間合作式朗讀等等內容。在早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旁協助學生一同朗讀,這樣才能適時指出學生朗讀時的不足并指導改進。同時,在早讀過程中,要對表現優異、朗讀認真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才能為害羞不善于大聲朗讀的學生、習慣溜號的學生樹立榜樣。教師還要特別關注不敢放聲朗讀、膽小害羞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鼓勵他們從閱讀課文開始進而向朗讀課文的形式過度,逐步改善他們的課堂表現,提升朗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