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煥新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資源型微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所青睞。合理而有效地開發和應用微課,給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無窮的活力,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資源的有機融合為教師開創了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新途徑。教師深刻理解微課的概念、特征及其意義,從實際案例著手,開發問題探究型、思維訓練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課教學資源,并在教學全過程中應用微課至關重要。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教學資源;開發應用
在當今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信息快捷與傳遞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極大方便,伴隨微時代的腳步,微課也逐漸走入教育界的視線。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全面實施,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發生了地覆天翻的變化,各種教學資源猶如雨后春筍般充滿生機與活力。微課作為信息科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有其出現發展的必然意義。“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所注重強調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要求我們“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合理而有效地開發和應用微課資源成為必然。微課由于自身短小精悍的課程設計和廣泛傳播的特征,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熱切關注,成為當今教育下發展最快、收效最好的教育資源之一。
一、深刻理解微課的概念、特征及其意義
微課主要是以視頻作為主要載體,將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而完整的教學活動記錄下來。微課的類型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等多種類型。
微課的特征有:①主持人風格性。可以以主持人身份出鏡,配以話外音;②媒體展示性。可以以視頻、動畫等媒體進行展示播放;③用時短。5~10分鐘為宜,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④教學內容短小精悍。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⑤資源容量較小。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⑥教學設計完全精心而信息化;⑦案例經典。真實而具體;⑧凸顯自主學習。完全用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⑨微課制作簡潔實用。以實用為宗旨;⑩與相關材料相互配套。微課可以配套于相關的練習、資源及評價方法。
微課應用于教學的意義:
對于教師而言:①制作微課就是一個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非常簡單實用。②微課制作,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成長。③微課便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相同地域、相同學段、相同教學環境的教師可以相互學習好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④微課適合教師進行知識管理,微課是教學知識積累、共享和交流的最好的形式之一,合理使用微課的形式進行教師知識管理,既可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也可大大提升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錄制的微課可以課前展示,也可提供給學生課后學習,進而減少教師課后輔導學生的工作量。
對于學生而言:①微課是針對某個知識點而制作的,適合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深度學習,對于沒有掌握該知識點的學生,課后通過微課學習,進而掌握該知識點。對于已經掌握該知識點的學生,課后通過微課學習進行鞏固。②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微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③有條件的學生也可制作微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除因其可以跨時間、跨空間進行網絡傳播的特點,其完全符合現代教學中移動學習、碎片學習、翻轉學習等需求,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外進行反復學習以外,也為家長提供了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性,因此受到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一致關注。
二、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與應用
1.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使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如何能夠推動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實施,將是我國教育值得深思、關注的問題。為此,本文在深刻理解微課的概念、特征及其意義的基礎上,從實際數學教學案例著手,探討問題探究型、思維訓練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1)問題探究型教學資源開發數學教學始于概念的學習,對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初中生來說,數學概念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形象生動的特點,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感性到理性的探究,為進一步定理、公式、法則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們在學習數學八年級下冊“二次根式”章節中二次根式的定義教學時,課本通過求“面積為3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一個長方形的圍欄,長是寬的2倍,面積為130平方米則它的寬是多少?”得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和接下來二次根式性質和運算緊密相連。傳統教學采取直接定義,學生只能硬性記憶。此時教師出示的微課,從根號是用來干什么的入手,動畫演示三個實際問題,“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為1的斜邊的長度”“5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正方形草地面積為S的邊長”的求解過程,形象化成小工廠的房子,求誰的算術平方根就把誰放進去。學生通過微課創設形象生動的場景,結合問題的探究、互動,加深了對“開平方得到的特殊式子即二次根式”的理解。與此同時,學生通過體驗二次根式概念的形成過程,激發了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
(2)訓練思維型教學資源開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有科學家將其喻為思維體操。數學習題的解題過程,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的思考,這個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微課短小精悍,易于課堂教學整合,對規律性的東西進行強化訓練,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生學習了二次函數圖象和性質等相關內容之后,在學習二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極大值內容時,數學課本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章節所給出的應用題文字部分偏多,教師分析解題思路時就容易陷入冗長的講解中,難以實現教學目標。相比之下,微課通過“用20米柵欄,以一邊長為12米的墻體如何圍城最大面積的長方形草坪”為例,首先理清題目的條件,將文字語言轉化為代數語言,在此過程中從如何表示長方形草坪面積y與長方形草坪的寬x的數量關系入手,經過動態化的圖形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確定草坪的長和寬的取值范圍,從而列出y=x(20-12x),4≤x<10。然后把求最大面積的問題轉化為求相應二次函數圖象拋物線的頂點縱坐標的值加以解決。本節微課由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題目所涉及的變量及相互關系直觀易懂,為學生求解二次函數最大值問題理清了思路,既給學生留下了印象深刻,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思維能力,再結合課本中其他題目的練習,學生對諸如求最大利潤、最大高度等一類的最值問題,就會應對自如。
(3)能力提升型教學資源開發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利用微課既自主靈活,又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章節,在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一系列綜合應用題時,常常需要聯系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關知識,課本上卻沒有涉及,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模塊化的微課“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性和對稱性”“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根據解題需要,有目的地選擇相應的微課,幫助學生提高解題的能力;學生在解題時可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相應的微課,通過應用題的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2.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
在眾多教師最初認識了解并學習微課時,其目的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比賽而已,是完完全全出于這樣的目的設計和制作微課作品的,往往容易忽略微課的受眾主體,忽略了學習內容本身的適用性。以往傳統的常規數學教學基本都憑借課上教師傳授知識與課后學生習題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通過背誦概念、公式等方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前人總結的經驗,并通過一定數量的習題應用練習達到鞏固掌握的效果。然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線上教學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及的。數學是一門以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學科,其內容的抽象性、體系的邏輯性,對于大多數初中生來說,學習起來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微課教學資源的應用應貫穿于學生課前預習、新課導入、核心知識(概念)講解、過程演示、課后總結等全過程。除了拓寬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以外,更應該引導學生注重自主探究學習。初中數學中的微課教學資源開發應用模式必須建設初中微課教學資源庫與微課教學平臺。建設初中數學微課資源平臺能夠有助于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網絡教學資源的傳播與共享,實現交互管理,一方面能夠減少同一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微課教學資源的不斷優化。在建設微課平臺的資源庫時應考慮到初中數學學科在不同應用情景的微課資源,資源庫里每一個資源包除包含有微課課程視頻以外,還應該包括教學設計、分層練習、效果反饋等,形成系統的教學支持資源,最終使微課資源有效應用到數學教學當中。
總之,微課的引入,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課堂授課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存在壓縮常規課程、黑板搬家、微課與現場學習不相融合的現象。本文僅從微課輔助課堂教學角度,探討了問題探究型、思維訓練型和能力提升型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微課全面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這一新型資源真正服務于現代教學,微課必將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陳琦.智慧教育下的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資源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2).
[2]單巨東.智慧教育下的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資源開發應用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