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身影,人類的生活是絕對離不開數學的。數學所體現的思想方法、邏輯推理、空間觀念等滲透到了各個領域。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將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學生具有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使他們能親身應用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處理問題。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切切實實應用于生活之中,體現教育的真正目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意識;培養;重要性
數學,是與我們生活最為貼近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們生活中的諸多方面都與數學息息相關,緊密相連。通過對初中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和腦海里,而是切切實實在作用于生活。
一、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性
我們的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數學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只有不斷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數學,本就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它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可以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這樣也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我們這個社會,很多的發明和創造都來源于生活。一個沒有實用性的東西,是不該存在于這個社會的。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可以為社會帶來作用的人才,而不是呆板教育下的機器。一個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是很重要的。而數學,作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更需要這樣的人來發揚數學、改變數學,讓數學為整個人類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刻不容緩,需要數學教師通過有效的策略來實現。
二、培養初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策略
1.結合生活案例,為學生充分展示數學應用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些學生厭倦數學學科,他們覺得有理數、函數、幾何等數學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其實,學生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受自身認識膚淺的影響,無法科學地理解數學應用知識。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是科學研究和揭示自然規律的有效工具。在家電工程、環境科學、臨床醫學、市場調查、氣象預測等方面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地板磚的應用進行教學。在房屋裝修時,家家戶戶都需要使用地板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圖形,他們的形狀都是怎么確定的呢?如果采用五邊形的地磚是否可以呢?顯然五邊形的邊角無論怎樣組合都得不到360°,存在縫隙的地磚自然是要被淘汰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推理出能夠作為地磚的多邊形規律,哪些多邊形的邊角可以組合成360°。
2.走進數學生活,幫助學生有效滲透數學應用意識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起源,唯有走進數學生活,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應用性等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數學生活應用喚醒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從生活走入數學教學,幫助學生發掘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意識,既有利于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又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起源的認識。尤其是在數學課堂情境導入上,教師可以滲透數學應用意識的教學。
例如,在講“數軸”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影院選座的案例進行情境導入。教師可以從最近影院上映的電影導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提問:你們都是怎樣利用電影票查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呢?對,我們就是利用排數和列數來確定的。這個原理和我們數學上的坐標軸一樣,排數相當于x軸,列數相當于y軸,交點即可以視為坐標軸的原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GPS的原理,進一步強化坐標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案例。當“神舟五號”返回地球時,人們是如何迅速確定它的位置的呢?其實,地球就可以視為一個坐標場,對應的經度和緯度就是坐標軸。教師可以追問:還有哪些類似的坐標系應用呢?人們的身份識別系統、網絡上的IP地址,甚至是學生的個人信息,都是坐標軸中一一對應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回歸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挖掘數學應用意識
無論是數學走進生活,還是生活走進數學。歸根結底,都是在實際案例中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教學。最直接有效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學就是在數學問題的教學中,挖掘其中的數學應用意識,實施針對性的應用意識教學。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其中的考點,更要強調其中蘊涵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方法。
例如,(1)有鹽的質量分數為15%的鹽水20kg,要使鹽的質量分數提高到20%,需要加鹽多少克?(2)有鹽的質量分數為12.5%的鹽水40kg,蒸發掉多少千克水后,可以制成質量分數為20%的鹽水?(3)要得到鹽的質量分數為16%的鹽水1kg,需要鹽的質量分數為10%和25%的鹽水各多少千克?這是初中數學常見的應用題型,考查學生對質量分數的理解和應用。第一問,學生只需要圍繞水的質量守恒,即可求出需要添加的鹽的質量。第二問,學生需要圍繞鹽的質量守恒來確定所需要蒸發的水的質量。第三問,學生分別設出兩種鹽水的質量,利用鹽水質量和鹽水的質量分數聯立方程組,便可以求出兩個未知數。通過該題的教學,學生提高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走出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應用
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全面要求,不單單是數學知識的教學,還有數學意識的培養和數學實踐的實施。教師可以通過實踐訓練的模式,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應用。
例如,在講“利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走訪學校附近的銀行,了解銀行利率的設定和調整,學會計算固定金額的單利、復利。在數學教材中,學生已經對銀行利率有了初步認識,但初中生或許沒有存過款,更沒有實際計算過銀行利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計算,如果有5萬元的存款,準備存5年,如何進行存款安排最劃算?是1+4年、2+3年,還是直接存取5年?教師要求學生實施此類的實踐訓練,既實現了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又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5.通過聯系實際、創設情境和參與實踐,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所有的教育都不應該脫離實際,畢竟我們的教育來源于實際,脫離了實際的教育沒有任何作用。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引入教學內容中去,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在計算成本和收益時,就可以聯系實際,以及某件物品打幾折需要付多少錢時,這都是我們實際生活會遇到的事,只是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具體的算法,簡單的理論,沒有意義,而結合實際卻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通過課堂的學習,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件時,就可以知道如何去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將知識回歸到了生活。在數學教學時,結合實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知識總是比較刻板和無趣的,結合實際可以讓一個簡單的知識變得更有吸引力,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學,也更利于接受。當然,我們結合實際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需要把重點放在理論上,只是結合實際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數學教學時,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處在某個情境中來解決其中的問題。如讓學生來統計某個季度某個小區的用水情況,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學生就需要考慮很多問題了,這個小區有多少戶居民,每家的用水量是多少,用什么樣的統計方法等等,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思考,還將課堂的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里,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了。情境的設置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不同來設置,既可以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靈活,還能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情境的設置考驗了一個老師的水平,如何將課本的知識融入整個情境中,需要老師的經驗和積累。一個好的情境,來源于生活,又不脫離于課本,可以給學生一個好的引導,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就把生活和課本結合在一起了,對于他們應用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有用的手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利用好實踐這一手段。課堂上結合實際,創造情境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親自實踐卻可以達到最有效的結果。畢竟自己親自感受過、經歷過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利用身邊的事物。如行程問題講授過后,老師就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計算自己從家里到學校所花的時間是多少,自己的速度是多少,不同的方式所花的時間又是多少?面對這樣的作業,學生肯定會自己去嘗試,從而得到自己的結果。不用老師去強調,學生就會自覺去嘗試,把所學的知識用上。在實踐過程中還可能會遇到一些其他的問題,學生可以自己解決,也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能力,還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素材,可謂一舉兩得。自己去經歷過的東西,才能夠永久的記憶。數學理論很多,但很多都沒有離開生活,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應用,既可以掌握理論,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數學應用意識,讓數學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有益于數學的教學。我們發現通過以往教育手段培養出來的學生,書本理論可能掌握得很好,卻沒辦法很好地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自覺將知識應用于生活,這樣成長起來的人才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綜上所述,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他們會在興趣和喜愛中去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克服對數學的厭學、怕學現象,而且能激發起他們學好數學的內在潛能。而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長期任務,我們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做好數學應用教育的研究,靈活運用新課標提倡的教育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贠旭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7(10).
作者簡介:祁宏葉(1979—),女,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人,本科,職稱:中教一級,主要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現在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十二中學工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