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凌云
摘 要: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這一思想指導下的德育不是孤島一般的被動人性改造,而是落到實處的細節建構。將家庭、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統籌萬方,是提升德育實效最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素質教育;德育管理;統籌萬方
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當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中國,提升教育的實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萬方。”提高德育實效需要各方的團結協作,務實創新。
一、“德育”概述
“德育”泛指道德教育,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具體的學校工作起著指引和統籌作用。它既是核心教育,又是基礎教育,要為培養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助力。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把德育工作擺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引領廣大教師團體深入探討學習國家德育工作方針,樹立課程育人、環境育人、合力育人的思想。集合各方,統籌規劃,采取多種方法提升當下教育的實效性。
二、提升德育實效的方法
(一)健全學校系統,明確責任
陶行知提出“教學合一”,那么如何做到德育中的教學合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分工明確,打造學校特色德育系統
每一所學校的德育管理,都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在我們學校的德育體系中,明確校、處、班三級垂直管理網絡,層級分明,由本校校長、德育處主任和各班班主任組成德育合作管理小組,催生出一個縱向的緊密聯系并橫向聯結教學處、辦公室、安全辦和總務處的關系網,這個緊密連接的關系網保證了學校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信息暢通,聯系密切,充分保障了孩子們在健全的德育生態系統中成長。
2.獎罰分明,激發德育工作者的熱情
要點燃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熱情,激發創造性,明確學校各級工作者德育工作職責,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首先是調動德育工作的基層核心——班主任教師的熱情。班級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班主任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中堅力量。可以適當地提升班主任的職務津貼,對確有足夠條件的班主任開啟良性競爭的綠色通道。
其次是激發各個科任教師的育人熱情。學科教師是德育工作者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群體,國家教育方針提出要在我們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提出了學科結合的大教學觀。
3.環境育人,發揮環境的德育浸潤作用
校園的環境建設作為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應充分發揮出其育人的作用。我們利用宣傳欄評選“學雷鋒”標兵,利用黑板報讓學生涂鴉自己的道德榜樣,利用廣播站講述感人肺腑的德育故事。抓住每一個教育陣地,把德育故事滲透到學生心中。
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自建校以來堅持開展升旗儀式和“晨會小故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國學誦讀”等活動課堂,形成了學校“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的活動傳統。這樣的教育環境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健全人格,促進他們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二)教師嚴于律己,以愛育人
1.樹立正確的德育觀
素質教育下的德育要提升實效,教師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德育觀,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獨特人格。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關愛學生,提升學生的德育管理參與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尋求學生的全面發展。科任教師要善于隨時將德育融入自己的本學科教學中。以語文學科為例,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美德教育,我們在《英雄王二小》中體會少年兒童英勇愛國的大義,在《端午粽》里體會祖孫的隔代相親。真正做到“用書教”而不是“教死書”,用動態全面的課程觀引導動態發展的學生。
2.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
教師應自覺主動地接受培訓,通過不斷深化教育理論學習,豐富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樹立優秀德育工作者的形象。通過老師選修課程的提升和“青藍工程”的定期舉行,使老師在交流中吸取寶貴經驗,更有效地接觸新的德育觀念。
3.采用多種德育方法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切實提升德育的實效要做到多種德育方法相結合。每個教師要因人而異,對待習慣不太好的學生,一方面在不傷害學生身心的前提下,引導其自我反省。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發現教師、家長和其樹立的學生樣板所作的示范,在逐步的反省與學習中改正行為習慣。
(三)家庭監督,打造社會合力
我們學校強化了學校家委會和班級家委會的職能,組織了“嚴慈學堂”,請德育專家來校為家長們做講座,同時也讓學校的老師走到社區里面去,開展德育分享活動。這大大加強了學校、家庭、社區的聯系。通過“家長開放日”和“教學展示進社區”等教育教學活動的展示,使家長們明白教師不僅僅是傳授學生以知識,而且也在滲透思想教育,以此獲得家長的支持。
三、素質教育下的“德育”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這是素質教育區別于應試教育的標志之一。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僅僅靠學校德育依然難以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德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社會中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這才有利于學校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教學方針,達成本校具體的德育目標,推動德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一名生活在新時代的教師都應學會將德育落到生活的實處,提升德育實效,只因我們培養的是祖國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馬海然,曹冬雷,唐梅.道德教育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朱洪秋.中小學德育管理操作實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