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健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引導者。然而當今的小學作文教學,卻常常陷入了福州市特級教師、福州教育學院第四附屬小學校長林莘所說的“五無”狀態,即教學內容無序、教師教得無法、學生學得無奈、教學過程無趣、作文教學結果無效。
一、造成小學作文教學“五無”狀態的原因分析
針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接下來我從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教師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以及教師的道德規范三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角色
傳統教學中對教師角色的描述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深刻地指出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存在盲目性和無目的性,教師對所教的內容無充分的準備和教學指向的錯誤,以及課堂上隨機隨意發揮,導致教學中存在很多弊病。甚至有的教師看到作文的題目時,自己都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教師對學生習作指導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毫無應對策略,導致教師不知如何正確有效引導學生習作。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引導者的身份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引領,致使學生的學習也處于盲目狀態。
(二)小學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專業知識和專業化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素質。小學語文教師是經過師范類教育專門培訓出來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小學語文專業知識。但對于專業能力這個方面,有些教師仍存在一些欠缺,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策略、教學評價之間的聯系,將教學各個教學環節過分獨立,使課堂教學碎片化,學生無目的的學習,這也是致使教學存在漏洞的原因之一。
(三)小學語文教師的道德規范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較高的職業道德,堅定為教育奉獻終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對學生充滿愛心,具有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道德的核心是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愛影響著教學活動。失去愛,教育就失去了靈魂。道德的行為勢必左右著教師教學的行為,沒有愛的教育將使教師對教學失去內在的動力,無法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當中。
二、解決小學作文“五無”狀態的有效對策
改善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五無”狀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促寫,文思泉涌
閱讀對學生寫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閱讀是寫作的源頭,閱讀不僅為寫作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還為學生模仿練筆提供優秀的素材。
教師應根據學段推薦閱讀書目,根據學段目標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摘抄好的文段,裝訂成冊。課堂上教師應引領學生將別人的文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練習可以從字、詞、句到能夠獨立成篇,并且能圍繞一個中心意思把內容寫完整、寫具體,將自己獨有的感情真實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在此基礎上,可以講求一些立意、布局、謀篇的技能技巧。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完整,創作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文章。
以閱讀為起點,以讀促寫,讓學生在讀中學習寫作。以寫促讀,在寫作中加深閱讀理解,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指導學生寫作訓練。同時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實踐延伸,將閱讀中積累的材料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將學生生活實踐和寫作素材相結合。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經歷了生活實踐獨特體驗,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學生出口成章、文思泉涌。
(二)熱身鋪墊,激發興趣
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適當地寫作指引,使學生把寫作當成一件快事、樂事,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使學生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下創造性地完成寫作。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既為學生寫作熱身做好鋪墊,又能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進行。
頭腦風暴是熱身鋪墊常用的方式之一。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維、調動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想象的能力。福建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林莘校長的一堂作文課“1的化裝舞會”,就是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展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在上課前出示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在腦海中對“1”產生一種抽象的印象,不再局限于阿拉伯數字。其次,實物展示形似“1”的物品,如絲帶、鉛筆、棒棒糖等,讓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再次,學生自由發言,如“1”是雙節棍,“1”是生日蠟燭等答案。最后,教師結合實際總結升華。捕捉課堂信息,關注學生的課堂即時反饋,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獨特的體驗、不拘一格的想法。
小學生正處在創造性想象、發散性思維發展的最佳時期。教師應順應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合理想象的習作技法訓練悄然無聲地融進習作指導中,激發、拓展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和想象思維,培養寫作興趣,寫出獨特感受。
(三)批改教學,雙贏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丁有寬一改過去“學生給老師作文”“老師給學生改作文”師生兩耽誤的做法,改變了學生把寫作當作一種任務、一種負擔的現實狀況。讓學生全程參與到作文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寫作部分占總寫作的百分之六十,修改習作占百分之四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由學生自己修改、同學之間互改、教師批改三結合改作文方法,大大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在批改的過程中要提出具有“建設性”“鼓勵性”和“發展性”的意見。在修改指導的過程中,善于從每個學生的習作中發現其獨特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肯定,對于分數不過分地苛刻。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寫作修改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是新課程改革下作文教學的一大特色。為學生創造一個新型模式的作文課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暢所欲言,表達出內心想法。讓學生從“讓我寫”過渡到“我要寫”。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