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強
摘 要:閱讀作為人類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通過系統的教學培養來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讓學生學習并熟練掌握閱讀方法,學生可以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語言能力、積累知識,推動小學語文的教學進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景教學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是由語言和文化相結合而成,由聽、說、讀、寫四部分組成,以這四部分為基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低年級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有目的、有意識地將四部分互相組合起來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感、鍛煉認知思維等,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切實培養閱讀能力,對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培養策略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一群讓教師頭疼的存在,他們剛剛步入學校不久,對自己作為學生的認知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對文字的認知也甚少,在語文閱讀教學的培養過程中,還需要語文教師多下苦心,以下幾點是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培養策略。
(一)興趣與習慣的養成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認知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作為首要目標,逐步進行教學,將閱讀興趣作為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閱讀進行滲透,利用合適的時機,向學生傳授不同形式的知識內容,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引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好奇心。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時,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類型進行閱讀,將學習轉變為興趣,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熱愛。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外,還應該讓學生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習慣,每日堅持去進行閱讀,并且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督促學生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好習慣,遇到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都要抄下來,并且定期進行翻閱,將這些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自我的文學素養,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在閱讀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認知思維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開展情景課堂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應對小學生認字少的現象,教育界提出了在課堂上創設情景教學的方法來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情景課堂,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況且低年級的學生對文字還不是很熟悉,多依賴于拼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音頻來播放課文,讓學生通過聽來掌握字的讀音,在播放過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和課文相聯系的視頻、圖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對于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文章《四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多方面展示四季的植物和動物,讓學生直觀地體會課文所講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內部進行分組,讓學生在組內自主討論,在課堂按照分組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選擇對話形式或者演繹的形式來呈現,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此外,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將學與玩進行充分的結合,根據學生天性愛玩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來作為出發點,在課堂上舉行一些趣味游戲,例如,成語接龍、猜字謎等,來對學生進行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養。
(三)落實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不同的名人佳句來獲得不同的感受。因此,為了避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教師應該結合日常生活實際來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增加其真實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本上所學習的文章讓學生對其進行模仿寫作,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模擬寫作,在寫作中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有動力進行持續閱讀。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對閱讀進行有效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化的掌握,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中穩步發展,擁有良好的語文成績。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閱讀教學特點,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基礎,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郝建榮.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02.
[2]林俏.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段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28):349-350.
[3]邵雪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21-122.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