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龍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計算準確性展開訓練,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采用先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開展訓練。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計算準確性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準確性;途徑
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需要以良好的計算能力作為基礎,教師要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性,要以良好的環境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使學生主動開展學習活動。
一、加強興趣培養,有效鍛煉學生計算準確性
(一)游戲化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遠未成熟,因此好勝心和好奇心都非常強。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使用游戲化教學法,讓學生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對知識點展開學習,為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使學生通過實踐對知識點形成更好的認知。
例如,教師可以準備六枚棋子,開展一個教學小游戲。將棋子分別握在兩個手中,讓學生去猜每個手里都有多少棋子。如:右手要比左手多兩枚,或者左手中的數量要比右手少一枚。給予學生這樣的數量關系,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被充分調動起來,非常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對于沒有猜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讓他們繼續猜。在這樣的教學游戲中,課堂氛圍將會變得非常活躍。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氛圍當中更加高效地學習,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將被充分調動起來,更好地通過實踐掌握十以內加減法的應用,并使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興趣。
(二)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計算,其結果必然是有且只有一個,但在計算方式上卻有很多。每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的出現,都會對學生的認知和思維造成沖擊,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學運算進行分析。例如,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計算51-39。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開展集體討論。學生可以利用擺放小木棒的方式去嘗試計算。有些學生會提出先將39當作40進行計算,那么計算結果便是11,因為在減的過程中多減了個1,所以在結果上便要再加上1,因此這道題的答案應當是12。還有學生會選擇使用豎式計算對這道題目進行解答。通過小組合作,小組內部會有多種想法產生,這時學生的思維便會出現碰撞,出現思維多樣化的現象。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非常好地解決相關問題,能夠對知識點形成更好的理解,從而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不斷地激發積極性,從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重視口算訓練,讓學生的計算準確性獲得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是教學中直觀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為能深化教學效果,需要強化教學方法,在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算素養,使得學生能通過口算獲得更多的數學計算體驗。
首先,教師要清晰地了解到口算不是簡單的口頭計算,不能在教學的時候將口算能力當成單一能力進行教學,最終忽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思維能力。教師先要鼓勵學生在大腦中進行計算,在頭腦中有算式形成后,再通過數字推演獲得答案。其實口算實際應用中包含很多環節,部分信息要在大腦中進行拆分和重組。很多學生在小學初期階段學習珠心算就是這個道理,通過珠心算的計算方式,可在大腦中形成系統化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而口算也是如此,要求學生在大腦中形成較好的算術環節來完成。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強化學生的數字思維,使學生能在計算中集中全部注意力。
例如,在口算2×34的時候,有些學生會給出錯誤的數字或者答案。如86,學生給出這個結果說明學生在計算的時候,思想不到位,沒有做好對應的算式排列,導致數字計算偏差。教師先要帶領學生理清思路,使學生明確8的獲得是由誰相乘得到的結果,6是如何計算獲得的,在寫出計算結果后教師讓學生做好對應,進而重新開始計算,學生有清晰計算思路后會獲得準確的答案。
三、培養學生計算習慣,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時候,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自覺感。學生口算能力形成的因素之一是要通過大量的數字計算形成較好的數字感,對數字有一定敏感性以后,形成的直觀數學知覺。譬如,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要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化案例,鼓勵學生計算生活案例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較好的數學計算意識,如與父母購物、去超市消費等都可以進行計算。又如,小明在水果攤購買蘋果花費4.36元,給商家5元,商家需要找小明多少錢?教師盡量給學生預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內容,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口算習慣。
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教師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口算知識體系,帶領學生做好口算經驗總結,以在強化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口算技巧,用以鞏固學生的口算能力。譬如,在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牢記每條規律,先要對乘法口訣進行應用,使學生形成較好的計算習慣,學生在意識思維獲得動態感知以后,教師再為學生總結計算技巧,使學生留有深刻的學習印象。例如2×25=50,4×25=100,8×25=200這類算式就有著極強的代表性,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并進行相關內容的討論,總結其中的規律,讓學生以4×25=100為基礎算式經驗計算。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度,更要幫助學生累計計算經驗,使學生在經驗累計和方法靈活應用的過程中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計算中來,形成精準的數學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蒙春容.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儷人(教師),2016(7):40.
[2]陶宇.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J].亞太教育,2016(25):20-2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