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一直都是一門十分有趣但又需要費腦筋的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數學非常重要,但是,數學的傳統教學方式十分枯燥,僅僅憑借老師的黑板和粉筆去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這難免會使得小學生在數學課上感到迷茫和枯燥,從而對小學數學喪失學習興趣。新課改指出,在小學數學課上,要多多使用有效的情境教學,因為有效的數學情境創設,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高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好的數學老師,那么,數學老師應當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將重點探討這一話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
新課改對于小學數學提出的要求,僅僅憑借傳統教學方式是不能實現的,因此很多教育學家和老師近年來都在尋找適合小學生的小學數學新型教育方案。數學有利于小學生思維和邏輯的發展,在小學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情境的創設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解決方法。數學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有效情境的創設,能夠充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積極性,引導小學生在設立好的數學教學情境中,自主學習,積極思考,才能更好地達成老師的教學目標。
一、教師要善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故事情境
小學生本身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該年齡段的特點,例如,好奇心強、喜歡聽故事等等。所以數學教師給學生創立教學情境時,不妨考慮一下使用耳熟能詳的小故事來創立數學應用問題。通過對與時俱進的故事進行改編,既能夠運用小故事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抓住學生注意力,又能夠將小學數學的某知識點融入故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快樂中,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中學到數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例如,在進行分數教學時,可以改編一個《西游記》的片段,老師說:“師父唐僧讓悟空去找吃的,第一天悟空找回來四個蘋果,分給他們四個人,那么應該怎么分呢?每個人幾個蘋果呢?”學生回答:“一個?!比缓罄蠋熡终f:“到了第二天,悟空找回來一個大西瓜,有誰能告訴我應該怎么分呢?每個人又分到多少呢?”這時候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然后自然而然引出分數的概念,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師要善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生活情境
數學的教學目標遠遠不是會解答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時候,可以充分考慮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生活中能夠體現數學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拿來教改為數學教材。這樣不僅可以輕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連加減法”時,在課堂上創設一個超市情境,讓幾個學生當顧客來買他們喜歡的東西,并明碼標價,去售貨員結賬,其中一個學生買了蛋糕、果凍、薯片,單價分別為6元、5元、4元,老師提出問題,該學生一共花了多少元?這時候留一些時間去給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連加的含義與算法。
三、教師要善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要學習一節完整的數學章節需要許多環節,大概包括知識的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并且一個大的環節還會包含許多小的環節,課上教學環節還會有導入課程、重點難點等等,老師要如何把握這些環節非常重要,其中問題的設置更是必不可少。老師如果善于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會使學生的思維總是處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積極活動狀態,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在課堂結束時,再設置一些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則可以為下個小章節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不經意間為下個章節預習,激發小學生排除障礙、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例如,在學習“毫米、分米的認識”這節課上,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作業,請他們在課后思考一下,老師問學生:“如果用我們學過的分米、毫米來計量河北到廣州的距離可以嗎,這與你家到學校的距離有什么不同呢?”學生思考一下,會覺得不可行,這就能夠啟發他們有沒有更大的計量單位,引出下一節知識的預習。老師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就會使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產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實際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多么重要。對于現如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來說,確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想要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能夠得到較大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學會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進行數學教學,但是,在創設教學情境方面,要結合書本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要將教學情境設計得有技術含量,適合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沈永玲.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J].吉林教育,2010(2).
[2]張榮.淺析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0(2).
[3]郭家濤.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學苑教育,2010(1).
[4]李玉龍,鄧芙蓉.論小學數學情境及其有效創設[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