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芳
摘 要:把形成性評價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小學生從學習中發現自我,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其核心內容是把學生培養成自主性較強的人才,能夠自覺完成英語學習,并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收獲,同時使他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內涵并不只是成績的累加,更重要的還有知識獲取的過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通過形成性評價教學樹立小學生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應用分析
新課改要求小學教育應遵循科學性強的評價系統作為保障性教學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改革措施主要體現在多元性的評價方式與內容上,使小學生的學習與素質發展達到評價體系所要求的范圍。
一、運用課堂觀察方式開展英語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觀察,不只是用眼睛去注視學生,更應該時刻關注與傾聽每一名學生的聽課情況與知識理解情況,尤其是分組活動進行時,英語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實際表現記錄下來,并整理存檔,形成一套觀察體系,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擬定一份評價系統,并及時反饋給學生他們自己的學習表現,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程形成一定的認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英語教師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甚至不能用眼睛直視學生。教師的課堂觀察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系列的顯性學習內容,比如問答環節、小組活動、角色演繹、復述過程等。教師要善于利用觀察能力來進一步收集學生的情況,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進而向老師反饋學習成果,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英語教師在小組活動的展示環節中常常無法正面觀察到學生的個人表現,尤其是在小組活動的展示環節。基于此,我們就要從聽課老師方面入手,讓聽課老師進行課堂觀察,解決任課英語老師觀察范圍所涉及不到的問題。聽課老師參與觀察能夠促進教師教學過程的發展與進步,一位或幾位聽課老師共同觀察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現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優勢,進而解決出現頻率較高的教學問題,把英語教學提升至一個新高度。
二、英語教學的形成性評價需要互評方式的加盟
日常英語教學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語言交流平臺,英語教師要在此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性與欣賞性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有效的發揮,成為課堂的主導力量。英語老師可以利用英語課堂組織學生做評價活動,即常說的“生生互評”。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運用互評體系呢?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內容My friends一課中,要求學生針對同伴的外貌、愛好等特點進行逐一的評述,大家可以通過對同伴們的肢體動作、語言、情感表達來介紹他們,并通過對話過程的有問有答讓同學們認識大家的朋友,在對話結束后,要對講述者進行評價。從整體性評價開始,到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互評體系的構建使學生對自己的日常英語水平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明確學習目標,然后進行有的放矢,合理改善語言能力,滿足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即開口交際。而教師方面還要針對學生的評述與活動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鼓勵或建議,比如你做得很好!你的講述很精彩!你應該更加關注情感表述過程!你的口語表達很到位,如果肢體動作能更豐富一些就更棒了!等等。老師運用了這些評價性的語言可以使學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評價過程可以給予他人一種欣賞和鼓勵的態度,肯定他人也是美德,指出缺點也要委婉,不可以過于強硬。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能夠互相促進、互為欣賞、共同成長,通過互相評價還能培養學生耐心傾聽這個好習慣。
三、課后訪談形式引入到形成性評價體系中
英語課后訪談形式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為教師的授課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再次回顧課堂內容,并與老師充分溝通。在課后訪談模式中教師要把學生的觀點放在主體位置上,從客觀角度分析學生的思維特點,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What does she do?一課中主要安排了各個不同家庭的成員介紹以及所從事的職業性質簡介等內容,在這一節課下課以后,英語老師應該與學生進行訪談與交流,內容可以為:你喜歡這節課程的安排嗎?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樣的收獲?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你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對于這節課的內容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希望老師采取怎樣的講課方法才能讓你更容易接受等這類問題。通過溝通與訪談,學生會把家庭成員的工作情況做簡單的介紹,在介紹過程中有些詞匯不一定學過,老師可以輔助性地給學生一些提示,幫助他們在交流訪談過程中擴展知識結構,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彥平.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9(2):63-64.
[2]董衛紅.從以結果為導向到以過程為導向[J].基礎教育論壇,2018(1):32-3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