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秉軍
摘 要:教學評價是為了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改變教學行為,受益于廣大學生。
關鍵詞:語文;有效;評價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和傳統的教學評價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理念,傳統的教學評價是專家、領導的一堂言,一種鑒定性、指導性,甚至指令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武斷、單一,評價的氛圍沉悶,讓人壓抑,這樣批判式的教學評價擠占了被評價者思考的空間,掩藏了他們困惑的問題,使他們的經驗也難以被開掘利用,導致的結果是當前的評和以后的教嚴重脫節,這和教學評價為了提高和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甚至適得其反。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注重給教師搭建一個平臺,讓執教者、評課者共同平等地參與,共同研究,這樣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進行討論交流,讓教師傾訴出自己授課的體驗、授課的收獲以及存在的困惑,然后讓其他參與教師及專家在互動研討對話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幫助授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這種合作探究的評價方式使授課教師在點撥中獲得幫助,獲得啟發和提升。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活躍了教師的思維,使教師在探討中提升了自己的能,而且還會指導授課者在以后的教學中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并付諸實施。讓教師專業得到了成長,學生受益匪淺,真正落實了評課的目標。下面我就如何進行反思性教學評價和交互式教學評價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執教者的自我教學評價
執教者自評是指由授課教師進行課后的說課,是在沒有其他人給予評價信息的情況下,由執教者首先對自己的授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理念的選取,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實施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體驗和看法。這樣既有助于授課者沉浸在研究的環境中,又有助于其他的參與教師獲取更多的信息并能發現深層次的問題,觸發他們新的研究思路。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1)從教材和學情等因素進行分析,教材呈現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的重難點是什么?以及教師確立重難點的理論依據和出發點是什么?(2)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學資源,自己是怎樣整合教學資源的,以及整合的依據是什么?(3)結合學情,說說自己的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是什么。(4)課堂上預設和生成是怎樣合理、有效地取舍的。(5)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怎樣,三維目標落實到位沒有。(6)課堂上還存在著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這幾個方面,使執教者對自己的課堂結構進行一次全面的剖析,準確地評估師生的雙邊活動,從而達到準確地查找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得失。
二、評課者的探討式評價
評課者探討式的教學評價指的是由執教教師和其他參與聽評課的教師組成的一種交互式的評價,即由提問、回答、評價、辯論的方式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探討執教者從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策略以及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受到的啟示。(2)隨機抓住的有價值的核心問題作為研討的主題,引導執教者和參與者共同研究。(3)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課堂教學中引發大家思考的教學事件,片段或者細節,通過描述或播放錄像的方式呈現相關的內容。(4)在評課時做到坦誠評價,即談課堂教學的優點,又談存在的遺憾和不足,以及針對不足解決的策略等。這樣的評課活動是以一種對話的方式進行的,把執教者吸納進評課的互動系統內,尊重了他們的學習需求,消除了執教者的心理障礙,針對性強,突出了重難點。
三、反思性的評價
再經歷了以上說課、評議活動后,無論是執教者還是參與者,都采用反思的方式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和先前的評價方式有著不同之處。具體體現在參與者的經驗得以提升,對文本的內涵外延,以及教學理念的把握,教學策略的選擇,由淺到深、全面細致地了解掌握。這種反思已經從主觀性、表象性的層面,到更深層次的客觀性、理性化發展。這種反思從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和本質要求出發,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角色,教學行為以及具體的操作技能。(1)選擇的理念是否適合學情和教學內容的開展,存在偏差,需要糾正的措施和理念。(2)是否給學生搭建了科學、合理的學習平臺,學生在切身的經歷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取得了有效的教學效果。(3)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是否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否激發出來。(4)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只重視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能力。(5)是否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是否在學生束手無策的時候,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幫助,給予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6)是否面向全體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情對教學預設進行了反思和調整,或者哪些教學片段、教學事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借鑒。(7)如何揚長避短,實現跨越式發展等。
總之,教學評價是本著共同進步和共同提高為目標的,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權威化,應該采取探討式、研究性的評價策略,讓執教者身心愉悅地參與到評價的體系中來,通過自我的評價、交互式的評價以及反思性的評價,從而增加能力,讓教的行為進行變化,受益于廣大學生。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