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萍
【摘要】好的化學應該引領學生和現實深度對接,與生活深情擁抱,創造性地與化學對話、與生活對話、與現實對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提升、經驗的積累、眼界的延伸、情感的滋養,以及呈現出的難得的探索之光、創新之光和實踐之光,無疑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境界。
【關鍵詞】初中化學 生活化 《水的凈化》
初中化學,并非是一門待在“象牙塔”中的學科,而是與豐富多彩的現實深度對接,與沸騰火熱的生活深情擁抱。但時下的一些化學課堂在落實生活化方面不容樂觀:學生表象活動多,實質聯系生活少;純化學化的東西多,生活化內容少;學生被動參與多,主動融入生活少。那么,如何引領學生主動把所學與生活深度融合、印證、對接?如何引領學生深入到生活的百花園中發現化學的更多神奇與奧秘呢?
一、引入:讓印證變得意蘊十足
九十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就諄諄告誡我們:“我們朝著實際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對陶老的話我滿含敬意。就初中化學而言,所謂“不迷路”實際上從另一個層面告知我們學習化學如果緊密聯系生活,就是一條正確的、高效的路子;若離開了生活,化學學習就是無源之水。引領學生深入生活,運用所學解釋生活、印證理論、學用結合,這一切變得意蘊十足。
比如,在《水的凈化》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出示純凈水和被污染的水,然后引領孩子們思考:被污染的水能否直接飲用?生活中有沒有因為亂喝水而導致生病甚至引發事故的?學生回答:“因為污染水中有雜質,有細菌,有不衛生的東西,飲用這樣的水會引發疾病。”有的學生說:“我的鄰居因為飲用了被污染的水而生病了。”由此可見,“水的凈化”方面的知識看似遙遠,其實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這樣的印證在引領學生打開生活之門的同時,也在學生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珍惜水資源的種子。如果老師把這樣的“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之工程做精做細,必將受惠于學生、受惠于課堂。
二、活用:讓交流變得有滋有味
僅僅和現實生活進行印證是不夠的。好的化學還應該引領學生活用生活,創造性地與化學對話、與生活對話、與現實對話。相對于僅僅印證生活而言,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的激發、思維靈活性的鍛煉、視域的洞開,等等,才是當前核心素養視角下我們所更加需要的目標。為此,活用生活,給學生一個“磁力場”,應該成為初中化學與生活深度接軌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再以《水的凈化》為例,學生以“生活有哪些因為凈化不好或者凈化不夠而出現的現象”為主題進行交流匯報:(1)我家的茶壺底部就有很多污垢,這可能是凈化不好的原因。(2)我家用暖氣瓶內部也有很多雜質,也是凈化不好的原因。(3)有一次我洗衣服的時候,發現用了很多洗衣粉,但卻沒有任何泡泡,我想這可能跟水的凈化有關……通過學生的交流,可以發現,我們的討論是基于生活、基于現實而展開的。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理清了有關“水之凈化”的一些知識,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生活之門,有力地驗證了“化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之觀點,融技能課堂、人文課堂和情感課堂于一體。
三、拓展:讓探究變得余音裊裊
好的課堂不會拘囿于現有教材,而引領學生進入到更為廣闊、開放、立體的探究場中去發現更多,才是生活化初中化學的應有之義。生活化意義上的化學資源、活動場域和探究方式等都不是狹窄的,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在更廣的層面上去見證化學的神奇、奧秘,在更大的化學世界進行廣泛意義上的對話。
待《水的凈化》教學結束時,可以進行以下拓展:(1)越純的水用起來就越好嗎?上網查查資料,并從養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等角度闡述一下如何正確選擇飲用水;(2)想想:為什么井水比河水干凈?讓學生親自到井邊上觀察一下,明白原來井水旁邊的砂石起到了過濾和凈化的作用;(3)硬水的危害性僅僅是茶壺底部和家用暖氣瓶內部的污垢嗎?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存在著這樣的危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可以使用“助產術”啟發學生:“人體腸胃功能不好,是不是與長期飲用硬水有關系?”)
由此可以發現,從“水能不能引用”到“養生水健康水”,從河水到井水,從茶壺底部的污垢到人體腸胃中的“污垢”,關于“水”的話題愈來愈多元,關于“水”世界的邊界愈來愈開闊。對于初中生而言,這樣的邊界愈開闊、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學生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淬煉、滋養和提升。
好的化學課堂,應該向個體生命敞開智慧之門,這扇“門”就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原生態的現實中。老師應該引領學生通向真實鮮活的生活場、通向引力巨大的磁力場、通向余音裊裊的探究場。沉浸在這樣的“場域”中,學生思維的提升、經驗的積累、眼界的延伸、情感的滋養,以及呈現出的難得的探索之光、創新之光和實踐之光,無疑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林高明.核心素養:關注個體生命成長歷程[J].教師博覽,20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