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起忠
摘 要:物理作為基礎性自然學科,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規律為內容的學科。對初學物理的中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學起來晦澀難懂,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新課改倡導下,教師探討初中物理興趣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改;興趣;教學
初中物理作為物理學習的初始階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以及能否為未來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就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興趣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總結了如下幾個方面措施,希望對廣大教育同仁有所啟發和借鑒。
一、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也具有探索的精神。初中物理是他們初次接觸的課程,具有一定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學生在啟蒙階段的物理學習,較容易被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抓住這一心理特征,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現在及未來的物理學習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增強初中物理教學趣味性成為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及提高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優化初中物理興趣化教學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趣味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認知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教師想辦法打造良好的趣味教學氣氛,融入情感的元素,使課堂富有活力、生機勃勃,充分調動學生在物理課堂學習的興致,激發學生的認知熱情。教師可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改善課堂環境。
1.教學語言藝術
新課改提高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倡課堂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師的語言教態要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談資廣博豐富,態度溫和親切,促進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氛圍,最終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果。
2.精心設計教學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普遍采用提問和討論的形式展開教學內容,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將精心設計的演講、辯論及小組合作等形式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提高其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多媒體集文字、圖像、動畫于一體,被廣泛地應用于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主流。同時,隨著新課改的推動,初中物理教材一改往日枯燥版本,在教材中插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戲、小魔方及小制作等。趣味性教學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并受到他們的歡迎。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改革及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巧思妙想,將其制作成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課件。利用投影和計算機現代教學設備,將實驗過程演示給學生看,使他們能夠直觀形象地看到實驗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趣味性的優勢。
(三)貼近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積極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物理專業知識源于實際生活,它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然而,在現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僅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未能以學生生活背景和經驗為出發點,進行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學生學習抽象的物理定律,缺少實際的支撐,覺得空洞乏味。因此,教師要在物理專業理論傳授時,注意將其引申到生活之中,以此激發學生的熱情。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冰在什么狀況下會發生形態變化,開展熱烈的交流與討論。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四)創設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這說明學習興趣對學習起著積極作用。在物理實驗課上有很多新奇有趣的實驗演示,通常給學生展現直觀、具體和形象的感性素材。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取向設定情境,成功設計和演示實驗,這對于學生學習物理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有意識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通過實驗教給學生發現和探尋趣味性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我們每天都要照鏡子,準備一張帶底座的玻璃板,兩只相同的火柴和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小平面境及刻度尺,利用這些實驗器材根據照鏡子原理設計和實施實驗,找出鏡中像的位置。通過這個小實驗,教師有意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學習物理聯系實際生活,體悟物理學習的現實價值,以此來促進學習熱情。因此,創設情境對提高物理興趣教學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總之,提高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有待有志拓展此領域的同仁朋友進行研究和探討,筆者希冀以上一點膚淺教學體會和感悟能對廣大教育同仁有所借鑒和啟發,同時意在拋磚引玉,與各位同仁共勉。
參考文獻:
[1]邢鳳霞.關于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幾點建議[J].學周刊,2013(14):150.
[2]阮青.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探究[J].學園,2014(26):15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