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新
【摘 要】 健康作為公眾的一項基本人權,人人不可或缺。醫療衛生制度是保障人類生存權和健康權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久治安。我國早已制定和建立了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并不斷改革,逐步完善。然而,我國現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凸顯,醫鬧等惡意暴力事件不斷發生,醫患關系愈發緊張。本文通過淺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運行中的不足之處,為改善醫院管理現狀,緩和醫患關系,構建優質高效的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詞】 醫院管理 醫患關系 改善措施
一、引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是一種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的一項重要社會性目標。”[1]健康是人類發展的前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構建良好的醫療衛生制度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之一。然而我國現行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我國衛生事業整體發展水平未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需求,具體表現在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水平不足以滿足群眾需求,衛生資源集中、醫療設備昂貴的大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高昂等問題上。以上種種問題共同導致了社會公眾普遍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也同樣導致了醫患關系逐漸緊張。
醫患關系貫穿于整個醫療過程的始終,醫患關系是否和諧也直接關系著醫療服務能否順利完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民眾觀念、意識形態的改變使得醫患關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原本的醫者仁心和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尊重,逐漸變成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關系。再加上醫患糾紛和暴力傷醫事件頻發,嚴重影響到了醫療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諧的醫患關系不僅是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醫患關系構建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緩解日益加劇的醫患矛盾,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基本醫療制度及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為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改善醫患關系提供合理建議。
二、醫患關系不和諧原因分析
1.政府及醫療制度方面
衛生保障制度不健全。現階段醫患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衛生保障制度存在不足之處,在現行的醫療制度下,“小病進社區,大病上醫院”是我國政府所主張的公眾就醫秩序。然而目前的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難以滿足大眾需求,無法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認可,使得群眾即使小病也會選擇到市區大醫院就診,這就形成了社區診所“門可羅雀”,大醫院“門庭若市”的現象。
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城市公立醫院,農村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包括縣醫院和鄉鎮衛生所。我國現階段大量的優質醫療資源包括設備、人員及醫療技術都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醫院,造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醫療服務機構設備老舊、人員水平不足。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城市及綜合醫院,城市社區和農村等基層衛生資源配置嚴重不足,這也是基層醫療機構無法滿足大眾需求的根本原因。在這樣的形勢下,原本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的小毛病、常見病都擠兌到大醫院,造成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難,排隊慢”,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所等基層醫療機構經營慘淡,基層衛生資源被閑置和浪費。
2.醫院及醫護人員方面
在臨床就診工作中,醫生坐診的時通常處于大量患者在排隊等待就診的狀況,醫生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分析患者病情,并制定治療計劃以及交代醫囑,在整個就診過程中溝通就變得尤為重要。很多情況下,由于時間緊迫,醫生無法耐心詳細地為患者解釋病情病因,往往在拿到檢查結果后沒有過多解釋就開具藥方。這種溝通不到位的現象很容易給患者帶來一種草草了事,態度敷衍的感覺,容易致使患者對醫生缺少信任感,若是在溝通過程中醫生與患者之間出現誤會,就很容易加劇醫患之間的矛盾。
另外,有些醫院由于醫療服務不夠健全,醫療檢測設備老舊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或者醫生水平低下而出現失診、誤診等情況都會致使醫患關系變得緊張。在臨床就診過程中,若是醫院由于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或者操作不規范造成醫療事故或者醫療糾紛,則很有可能會導致暴力傷醫和醫鬧事件的發生。
3.患者及患者家屬方面
筆者認為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大根本原因源于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對于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都不具備相應的醫學常識,無法正視疾病本身,在診療過程中部分患者的心里預期過高,當治療結果未達到心里預期時,就會對醫生產生強烈的質疑,隨著人民群眾的獨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醫患沖突也愈演愈烈。另外,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屬在高壓生活的重負下,在就診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的控制自身情緒,將各種不良情緒發泄在醫護人員身上,這也會加深醫患之間的矛盾。
三、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改善措施
1.完善醫療體系制度
首先,要綜合衡量各地區的衛生資源配置,根據醫療衛生需求,改變各地區和城鄉之間衛生資源的配置結構。其次,對于衛生資源不足的地區,要加大衛生投入,按需平衡衛生資源配置,調整現有衛生資源,改變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狀。將衛生資源引向城市社區和農村等基層薄弱領域,加強基層地區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根據經濟發展現狀、人群衛生服務需求及衛生資源綜合效益,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最后,完善醫保制度,擴大醫保覆蓋范圍,逐步減小城鄉醫保差距,提高報銷比例,從根本上減輕廣大患者的醫療負擔。
2.加強醫院內部管理
以患者為中心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核心,醫護人員應盡可能的為患者提供關懷,多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充分理解與體貼患者,及時解決患者的疑惑與困難。醫護人員應加強和培養溝通能力,提高溝通效率,注重在醫療過程中說話的語氣、方式和技巧等,讓醫生與患者之間出現共鳴。另外,應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其關鍵在于建設符合基層需要的人才隊伍,在引進人才的同時,要加強人才管理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將公立醫院專家請到基層坐診,將基層醫護人員送到公立醫院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預防和診療能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其次,要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體系,鼓勵人才流動,將醫護人員的報酬與勞動價值相關聯,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3.引導患者自身行為
引導患者尊重與信任醫護工作者,積極配合治療,營造全民“尊醫重衛”氛圍,營造一個和諧、高效、互信的醫護環境。提高對醫護人員的認識,深刻了解醫護人員工作的神圣性和重要性。另外,加強國民自身醫學常識的培養,堅持以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鼓勵陽光運動,全民健身。另外,在法律方面,應加強對非法傷醫的懲治措施,打擊各種非法醫鬧,引導患者及家屬通過文明、理智的行為合理維護自身權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醫患關系作為醫療就診過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與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密切的關聯。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能營造良好的醫療氛圍,有助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和諧的醫患關系是良好的醫療服務體系的根本,沒有良好的醫患關系,也就難以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唯有構建出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注 釋】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quity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a WHO/SIDA initiative [J].WHO, Geneva, 1996: 1.
【參考文獻】
[1] 李征宇.醫患關系不和諧原因及改善路徑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2):134-136.
[2] 陶愛華. 和諧醫患關系社會治理的促進路徑[N]. 中國人口報,2019-07-11(003).
[3] 李其,王志偉,趙倩倩,劉洋瑞,楊毅卓.分級診療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狀研究[J].管理觀察,2019(17):186-188.
[4] 葉俊. 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16.
[5] 江龍,陳太輝,吳松林,施兵.推進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建設的思考[J].中國財政,2015(02):34-37.
[6] 劉高嵐,金霞.觀念、制度與利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路徑探討[J].特區經濟,2012(03):133-135.
[7] 平措.新形勢下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研究[J].西藏醫藥,2018,39(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