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開發區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地進行著發展建設的探索,“行政托管”是開發區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的重要改革和創新。灃東新城自成立伊始,就被賦予先行先試的使命,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托管區域街道辦事處等行政事業單位,同步推進開展開發建設及托管單位的黨政和社會事務,成為陜西省首家“行政托管”的開發區。本文以灃東新城為例,就目前信息化建設對采購的影響以及開發區以互聯網為抓手在“互聯網+政府采購”融合的積極探索,并指出政府采購與信息化融合過程中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 開發區 互聯網 政府采購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財政部于2016年提出研究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互聯網+”模式,隨后各部門積極探索,互聯網成為政府采購持續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灃東新城財政局也不例外,運行互聯網技術,大刀闊斧推進政府采購各項改革。
一、信息化建設對政府采購的影響
1、深化放管服改革按下政府采購效率提升“加速鍵”
2012年以來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逐年穩步增加,由于政府采購涉及范圍廣、金額大、專業性強、供應商數量多,采購單位仍然面臨政府采購審批難、執行慢等問題。為實現 “互聯網+政府采購”全業務、全流程的政府采購服務,提升政府采購效率,河北、四川、福建、陜西等地先后建立了與預算系統數據對接的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采購計劃備案、采購方式審批、采購合同備案線上申請及審批網上一站式辦理,既簡化了政府采購計劃備案、審批、審核手續,提升政府采購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2、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打造陽光采購升級版
2017年財政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庫〔2017〕86號文件,要求完整全面發布政府采購信息,一是嚴格執行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制度,采購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切實做好采購項目公告、采購文件、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采購結果、采購合同等采購項目信息公開工作,實現政府采購項目的全過程信息公開。二是推進協議供貨和定點采購等信息公開。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切實推進協議供貨和定點采購信息公開,公開入圍采購階段的相關信息外,還應當公開具體成交記錄,包括采購人和成交供應商的名稱、成交金額以及成交標的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等。 [1]
為打造陽光采購,將政府采購項目置于陽光之下,政府采購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入進信息公開環節,希望通過利用技術的優越性打造陽光采購。
二、在“互聯網+政府采購”融合的積極探索
1、精準研判發展形勢,信息化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
2016年13月灃東新城陽光政采“互聯網+”電子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及下屬公司足不出戶即可在電子平臺上實現“一站式”、“淘寶式”采購。平臺供應商共引進京東、史泰博等國內六大知名電商入駐,上架銷售商品包括辦公用品、勞防戶外、數碼通訊等十大品目、約10萬款產品。
灃東新城電子平臺采購模式是“互聯網+政府采購”的成功實踐,在整個西北地區屬首次嘗試。電子平臺中電商貨物采購、協議供貨商競價、第三方服務機構資源庫選取、信息發布“四位一體”的操作模式是灃東新城乃至陜西省政府采購工作的重大改革創新,在強化流程管理的同時,能夠有效遏制在貨物采購方面的豪華采購、價值不符、時效不強等問題,真正做到源頭可控、過程可尋,進一步突顯了政府采購的質優價廉宗旨,推進政府采購工作更加陽光透明、廉潔高效,也為激發政府采購市場活力,建立陽光財政、廉潔財政和服務型財政奠定了基礎。
“一位”是通過建立電子平臺,將5萬元以內的貨物采購(逐步擴展至服務)授權區內采購人通過平臺分散采購。電子平臺按照“自動抓取數據,自動對比價格,最低價格成交”原則直接確定成交方,剔除了各種主觀因素的介入;“二位”是通過建立電子競價板塊,實現集中采購目錄內的協議供應商電子競價模式,將5萬元至30萬元貨物采購(逐步擴展至服務)通過線上電子競價方式自動篩選中標單位,解決原人工競價范圍小、時效差、價格競爭不充分的難題;“三位”是通過設立區內各類實施資源庫抽取板塊,形成線上隨機抽取和少量定向選擇相結合確定實施單位的模式;“四位”是通過設立信息發布板塊,在原有省、市、管委會相關網站發布信息的基礎上,將各類招標信息集中發布在該網站,進一步促使各類招標信息公開化。
灃東新城堅持優化政府采購結構,提高政府采購效率,提升財政資金效益,不斷創新采購方式,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府采購”的模式,利用電子平臺使灃東新城政府采購工作在凈化交易過程、縮短采購周期、提高采購效率、規范采購管理和降低采購成本方面取得了實效。
2、尋求新的突破點,信息化建設向縱深推進
2018年3月上線運行灃東新城智慧化政府采購服務平臺,該平臺致力于運用“互聯網+政府采購”模式,建立以預算下達、計劃申報、采購審批、執行監控、貸款申請、數據分析六大工程模塊有機融合的全流程政府采購服務體系,試試反應全區政府采購活動全貌,打造“零跑腿”采購管理服務,徹底解決傳統線下政府采購填表難、審批慢等問題,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切實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促進政府采購更加規范、高效、透明、陽光。
“不用等”手機綁定“灃東陽光財政”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實現電腦端或者手機移動端的“秒批”,大幅減少采購項目審批環節耗時,方便快捷。
“不用跑”服務平臺上線后,足不出戶辦理政府采購審批,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網路,讓采購人少跑馬路。
“不用煩”采購人只需根據部門批復采購預算在平臺系統中發起一個采購計劃即可,審批流程由平臺相關環節完成。
聚集優質金融資源,開啟“秒貸”模式,灃東新城財政局以“市場主導、財政引導、自愿選擇、自主決策”為基本原則,依托灃東新城智慧化政府采購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私人訂制”式的“政采貸”產品,企業可憑借政府采購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在“線上”發起貸款申請,全程方便、快捷、高效。
財政局發揮政府采購監管職能,以財政支付能力為信用,吸引更多優質金融機構參與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同時,引入機構間競爭機制,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優化提升新城營商環境。
三、政府采購與信息化融合過程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現階段省、市、區三級都在進行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建設及后期運行往往是“誰建設、誰管理”,這就會造成各自建設、各自管理的現象,也存在重復建設,部分資源浪費的情況。
政府采購與信息化融合的近期目標是整合現有財政系統,包含部門預算管理系統、政府采購系統和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財政 “三駕馬車”,實現財政業務全流程、全線上、全統一。但在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區縣財政部門的實際業務特點,按照標準統一、個性需求定制的整體原則,既完成信息數據整合統一的目標,又滿足區縣特色要求。由財政部統一加以明確,先行實現省級范圍內的從采購預算編制到采購計劃下達、從招標文件制作到評審現場管理、從合同簽訂到資金支付的全方位、全口徑的電子化采購流程。
政府采購與信息化融合的終極目標是,按照“以中央財政為龍頭,地方監管為樞紐,省市采購為骨干,縣區采購為基礎,部門采購為補充”的基本原則,在統籌整合采購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政府采購信息化系統。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文件要求,地方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政府采購項目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入場交易,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有利于防止公共資源交易碎片化,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這就要求財政部建立的政府采購信息系統將最終實現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實現信息共享、數據對接,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平臺,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是由政府推動建立,堅持公共服務職能定位,由制度規則、電子化信息系統、運行機制,以及必要場所構成的綜合服務系統,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行政監督部門提供公共資源交易保障、信息服務和監督支撐的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 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財庫〔2017〕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