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倩
【摘 要】 隨著城市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人們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建設能夠提升城市與自然的協和共存,提高生活的生態化水平。目前我國的城市交通發展明顯落后于城市發展,需要對城市交通規劃水平與技術進一步的提升,這樣才能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使得城市交通規劃更加的規范、合理。基于此,文章對當前我國城市交通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可持續交通規劃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希望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可持續發展 生態交通
1. 城市交通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 城市交通規劃目標單一
在傳統的城市交通規劃中只是為了滿足交通的需求,所有的規劃都是圍繞著交通去進行的,對交通與土地之間的反饋沒有進行規劃,也就是說城市交通規劃的目標就是側重在了交通的建設中,尤其是交通設施的數量格外重視,系統的管理功能則不重視,造成資源、環境、交通之間沒有形成有序的系統。
1.2 沒有從以人為本的觀念進行城市交通規劃
傳統的城市交通規劃中更多的是考慮機動車交通,沒有考慮到城市交通所產生的根源其實就是人或物的移動,這樣才有了城市交通,只考慮機動車的交通很明顯就沒有把以人為本觀念引入到城市交通規劃中,也沒有對行人和自行車的交通進行妥善的安排與重視。
2. 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原則
首先是由戰略角度實現城市經濟與交通的和諧發展,確保城市交通與人們生活質量、土地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之間建立和諧的辯證關系。總體而言,城市生態交通中的可持續發展應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交通系統最優化、交通成本最低化以及環境發展友好化的建設目標。其次是做到以人為本,在交通規劃中應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將人的權利作為利益的最高點。由此看出,生態交通主要是確保所有的交通手段都屬于純粹的工具,并最大程度的服務于人,確保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可以在享受舒適、便捷的同時還可以借助先進的交通管理手段,免除自身安全隱患問題。最后是一體化原則,實現輕軌交通與地面交通、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長途交通與城市道路以及不同區域之間公路網絡的融合。
3. 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建議
3.1 推行慢行設施
一方面應保障慢行交通路權,作為人們日常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與機動車交通相比,具備健康環保的優勢。隨著城市機動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慢行交通系統在城市生態交通規劃中并未應得到足夠的重視,慢行交通系統缺乏有效的保障制度。對此,相關交通管理部門除了應給予足夠重視之外,還應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保障其可實施性。
3.2 大力倡導綠色出行
作為一種國際上公認的綠色交通工具,自行車具有很多優點,尤其是在環保方面,自行車有著獨特的優勢。然而,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目前使用自行車作為出行工具的越來越少,自行車已逐漸成為極少數人的出行工具。當前,世界上一些國家積極倡導自行車出行,致力于可持續發展。而我們在進行城市交通規劃時,也應該積極倡導綠色交通,鼓勵人們使用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結合城市的規模和發展特點,來安排自行車的交通規劃。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充分考慮到自行車的實用性,安排好公共交通和自行車交通的銜接。作為另外一種綠色的、健康的出行方式,步行交通往往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被忽視。因此,應堅持以人為本,合理規劃步行交通,根據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將機動車分離出城市的繁華地段或者商業中心,通過設置步行街區的方式,為行人創造安全的出行環境。
3.3 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環境
為了進一步構建城市生態交通系統,應選擇占地面積小、客運量大且能耗較低的交通工具,比如公共汽車以及軌道交通等。城市中應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由于當前城市公共交通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對此,應由換乘與服務質量兩個方面改善公共交通的出行環境。一方面應加強換乘接駁,為了確保全面覆蓋交通路線,公共交通的設計路線較為復雜,且基本為固定路線,無法實現一站到地,尤其在大城市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難免會出現換乘情況。另一方面應提升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水平,當前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加上房價等問題的影響,部分需要乘坐交通工具的居民一般在郊區,而這也恰恰是城市公交的盲區。對此,城市交通規劃人員應協調土地建設,覆蓋公交盲區,最大程度的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時,還應注重公交信息的發布工作,提升交通運營的穩定性,使市民可以切身感受到公交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提升市民的滿意度。
3.4 合理規劃生態泊位及停車設施
在建設城市交通系統時,應重點關注停車場以及停車位的規劃工作,在科學合理設計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城市在停車場方面的潛力,重點建設生態停車場,通過使用透氣性、透水性較強的材料,將停車場與綠化園林充分結合,提升停車場的潛在承載能力。生態停車場中的綠色植物還可以為車輛起到遮陽作用,不但減少了環境污染,還降低了城市噪音,而利用建設材料的透氣及透水功能,也可以有效調節路面溫度,并實現了澆灌植物的目的,值得被廣泛推廣。
4結語
可持續交通能夠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城市交通規劃與環境的同步協調。城市生態交通比較復雜,涉及到的相關要素比較多,能夠有效緩解城市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推進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快速升級和發展。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結合城市背景,對其開發強度、交通容量和環境容量等進行分析,在城市交通規劃中,應用綠色交通理念,提高城市交通便利度,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文良,陳蕓. 我國城市生態交通規劃的思考與建議[J].城市,2016,(0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