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載育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說教課堂模式與現代化教育相距甚遠。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基于信息化環境的合作學習是教師積極探索并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得到許多教師的關注和運用。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部分教師對信息化環境的合作學習缺乏正確認識,課堂實施流于形式,學生計算機運用水平參差不齊等,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以期為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提升教學效果做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合作學習;語文學科
基于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積極開發課堂資源,引導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會學語文。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1.創新課堂學習模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就是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創新課堂學習模式,實施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以生為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不但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和目標。
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理念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也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基于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時,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指導組內成員開展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廣泛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做到寓教于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優化學生的品德素養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新課程理念下開展課堂合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這種氛圍下,在語文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通過發揮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團結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和競爭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二、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使用網絡資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使學習者手、腦、眼、耳并用,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展開思考,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問題,比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文章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提前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和圖片信息。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分組,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開展合作學習。通過這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既提高了學生的協調互助能力,又保障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2.合理設置問題
事實上,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在信息化環境下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學效果卻不是十分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斷進行反思,完善。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時,合理設置問題是關鍵。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問題不可過于困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對于學生來說,要設置一個難度適中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發揮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優勢。例如在學習《背影》時,教師可以這樣給學生設置問題,比如(1)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在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2)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落淚反映了怎樣的心情?(3)作者對于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學生可以對這個回歸文本的問題積極展開討論,自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3.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能有效地緩解大多學生無從入手寫作文的難題。例如在進行“到民間采風去”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前搜集、整理與陸豐民間風俗有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相關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歸納研究問題:(1)陸豐在婚嫁壽誕等方面有什么傳統習慣?(2)你知道哪些陸豐本土的傳統節日或景點?(3)你對本土風俗的繼承與發揚有什么好建議?這些資料和問題的呈現將枯燥無味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它豐富了學生的認識,充實了學生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為后續采訪筆記、活動日記、研究報告的動筆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信息化環境下合作學習就是語文教學的愜意春日。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積極開發課堂資源,深度挖掘課堂教學的內涵,讓學生立足于教學情境中,積極思考,放飛思維的翅膀,盡情地飛翔于語文的課堂。基于此,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今天,它的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謝巧.信息化環境下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寧夏大學,2015.
[2]陳艷萍.信息化環境下高職英語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