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彪
摘 要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關于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問題成為重要難題,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本文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特征出發,探討了課程體系建構的主要內容,進而對課程體系的改進提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1課程體系的主要內容
1.1構建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自21世紀以來,由于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育模式逐漸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的,以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基礎性課程,因此,在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我們要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讓學生既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外語能力和在管理、網絡系統運營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量。
1.2優化課程體系
根據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國家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雙語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專業學科建設為基礎,再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根據科學技術發展變化,適時地調整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比例,實行有機的銜接,并且設置信息通信課,意欲將大學專業課與信息通信領域、人文素質緊密結合。
1.3將新興技術融入教學內容,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除了優化課程體系之外,教學內容對人才培養質量也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提高大學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將前沿技術應用于教學內容;二是將實用案例融入教學課堂。按照基礎課和專業課應用特點,主要的教學改革注重在課程體系優化上,將課程體系進行重組、合并、調整等,而在授課質量上改進的較少。
例如,可以將計算機的前沿技術“云計算”融入進當前學生所學課程,”云計算“平臺具有多種部署方式,對于廣電媒體而言,最常見的是”私有云“和”公有云“兩種,這里所說的”私有云“就是指廣電媒體自行建設和擁有的”云計算“平臺,只有當用戶使用局域網時才能訪問,而”公有云“是有相關提供的”云計算“服務,需要通過廣域網才能訪問。這兩者都需要用虛擬化技術將應用部署在云中,而郵電專業的同學在整個大學期間接觸到的高密度的數據計算應用等知識都可以通過“云計算”部署在云應用中。這就是將前沿技術應用于專業學科中的一個例子。
2課程體系研究目標(以計算機系網絡工程專業為例)
無論是哪個大學,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都會對自己定下一個教學研究目標,并以此作為評價這項改革是否成功的依據。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該校與全國各大知名高校合作,匯聚和開發優秀的教育資源,通過全面發展、重點突破的措施,定下了以下的課程體系研究目標:五年后,使該專業必修課中的百分之八十五達到重點課程建設標準,并且繼續增設拓展學生素質與實踐能力的選修課程,通過課程體系的優化,在同類院校中該校建成具有優勢和特色的課程體系。
3課程體系改進的基本思路
3.1課程體系向凸顯專業方向改進
大學生的專業主干課程應以與本專業相關的課程為主,增設專業課,模塊選修課數量保持不變。課程體系改革堅持以下三個原則:(1)專業方向課程數量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方向性;(2)信息通信技術在學生課程中必須占有一定的分量。現代社會信息化越來越明顯,很多工作都要求員工具有一定的網絡信息技術;(3)確保學生有時間選修自己喜歡的其他科目,這一點是對整個課程體系中的課程數量的限制,如果總課程數量太多,大學生就沒有時間供自己去選修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所以課程體系中總課程數量不能過多。
3.2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部分高校專業課程枯燥無味,內容陳舊老套,課程內容陳舊絕大部分原因是教材更新太慢,跟不上社會的節奏,所以課程體系改革還應從更新教材開始,教材內容必須緊跟著該專業發展趨勢和工作實際情況,另外,教材優化后必須達到課堂課外教學內容互通,教學案例鮮活有趣且容易現場展示。
3.3增強實踐教學
高校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和社會調查兩種,結合所學專業的實際,創設實踐改革思路。例如,可以在學校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畢業后從事與本方向相關的工作的大學生的比例,也可以提倡學生寒暑假進入有關部門進行見習,通過實踐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同時增加社會閱歷。從高校現有的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來看,各高校有必要增加實踐課的數量,培養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精神。
4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章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的內涵,分析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根據社會需要設置學科專業,注重產學研三者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路徑和構建知識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高校如教學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可能如出一轍,但是他們之間存在共性,我們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根據社會需求,適當調整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朱小芹,唐煌,祁秀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課程體系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2] 李娜.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7).
[3] 向碧群.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的研究[J].電子世界,2012(09).
[4] 劉雷.淺析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特征[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