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我校開設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1],這門課程是將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和寄生蟲學合為一體的課程,對于中職護理、助產和農村醫學專業來說是比較重要的課程。課程內容枯燥、抽象難懂,知識量大且瑣碎。為使抽象難懂的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教師一般在教學中使用圖片、PPT設計動畫,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但由于授課對象大多數是青少年,他們對這種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形式已有些厭倦,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為了順應時代要求,滿足學生需求,我們通過互聯網,利用手機上課,以引發學生興趣。利用藍墨云班課App平臺,與學生互動交流,共同探討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
1.1.1 輕松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每上一節課前都要查閱大量資料,認真鉆研教材,然后依據教學內容和授課對象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案。然而教師花費很大精力在備課上,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為了減輕教師負擔,利用藍墨云班課App,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大量教學資源,比如微課、超鏈接文獻,通過其交互功能,讓學生參與其中,一起備課,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思想。
教師還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的課程圈功能開展集體備課。同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一起加入課程圈后互相分享資源、交流經驗、做好分工,讓備課變得輕松而且高效。
1.1.2 活動設計 我們針對本節課的授課內容及教學目標,設計一些問題,比如頭腦風暴、小組任務、測試活動等,充分利用藍墨云班課的移動互聯特點,實現教師與學生有效連接,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1.1.3 平行班級復制班課 新學期做好的班課,教師向不同的班級講授相同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復制班課”實現平行班級資源共享,方便又快捷。
1.1.4 助教幫忙 在班課中可以設置助教來幫忙,助教可以是學習委員或者課代表,挖掘學生助教的潛能,培養其綜合能力;也可以讓其他教師成為助教,并將其班課資源分享到班課中。
1.1.5 課堂投屏 藍墨云班課的投屏模式可以一鍵與教室的投影儀連接,學生可以進行簽到,讓學生看著投影儀上的頭像閃動,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開展更加新穎的移動教學。
1.1.6 教學評級及教學數據 通過藍墨云班課告知學生每項學習的得分并導出數據匯總每位學生的經驗值,總分為100分。按照教學要求設置各項內容不同的經驗值,教師在期末就能輕松得到每位學生的總評成績。
選擇我校2018級同時開課的農村醫學專業兩班學生,共計129人,將其中的14班作為對照組,共計64人;15班作為研究組,共計65人。兩組學生均是初中畢業生,隨機分班,理論課由同一名教師授課。
2.2.1 對照組教學實施 采用傳統教學法,按照課本結合PPT課件講解—課堂提問練習—布置課后作業—批改作業—評價打分步驟實施。
2.2.2 研究組教學實施 研究組使用的教材、教學進度與對照組一致,采用基于藍墨云班課App的教學方法。步驟為:課前學習資源的推送—課堂活動的實施—開展測試—統計得分總體評價[2]。
在課前一周,教師利用藍墨云班課上傳學習任務、教學內容和相關課件、視頻、文獻。學生通過手機查看,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得到相應的經驗值,教師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發送通知,督促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應用藍墨云班課簽到了解出勤,分組讓學生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頭腦風暴,使課堂變得有趣。課后利用云班課進行測試,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設置的考題可以反復測試,查缺補漏,學生可以在云班課咨詢難題,互相討論和交流。
2.3.1 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利用藍墨云班課對研究組學生進行手機在線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評價。
2.3.2 考試 分別對對照組和研究組學生進行單元測驗。成績由理論成績(55%)、平時成績(45%)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參與回答問題、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對照組學生是卷面答題,研究組在藍墨云班課上完成,兩組學生的考試內容、難易程度和分值均一致。對照組學生的平時成績根據每節課的課堂記錄來評價,研究組學生的平時成績根據在云班課自己所得的經驗值來評價。
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通過在藍墨云班課手機在線調查問卷表明,研究組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提升師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率、合作學習和思維拓展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見表1)。

表1 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
研究組學生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單元測試成績為(90.23±6.82)分,高于對照組學生的(84.33±4.63)分(P<0.05)。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是中職護理、助產和農村醫學專業一門比較重要的醫學基礎課,采用藍墨云班課App在線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方便教師搜集和分享教學資源,向學生設定和推送學習任務,加強了師生互動[3]。
通過設置對照組和研究組,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采用藍墨云班課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體現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利用經驗值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以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總之,采用藍墨云班課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也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不斷思考和創新,采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