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的很多舞蹈形式已無法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舞蹈藝術創新勢在必行。因此,須從舞蹈創新入手,提高舞蹈編導水平,推陳出新,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感受和體驗。對此,本文將針對新時期舞蹈編導基本水平和創新要點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 舞蹈編導 基本水平 創新
信息時代為舞蹈編導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以往陳舊、缺乏新意的舞蹈作品已經不再受歡迎,因此,舞蹈編導應與時俱進,創作出滿足群眾審美、具備良好藝術效果的舞蹈作品,以迎合當前群眾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一、舞蹈編導環節遇到的阻力
(一)過于注重外部舞蹈氣氛的營造
當前,有許多舞蹈編導相關從業人員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選取了不正確的方法。在舞蹈創作中,多數人將大量時間投放在舞蹈場景布置上,采取高科技營造多種舞臺效果,為觀眾提供炫目的視覺體驗。事實上,這種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在舞蹈表演時,大量使用燈光效果會給觀眾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審美疲勞,使舞蹈表演效果適得其反。
(二)對生活缺少感悟
舞蹈編導創作作品的意向表達是十分關鍵的,而作品的意象來源就需要憑借舞蹈編導人員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積累。每個人針對客觀環境的感知與理解均是不同的。但是,作為一位專業的舞蹈編導人員,要善于從不同的時空角度采集特殊的舞蹈意象,且把自身對客觀世界的特殊認識及見解通過肢體的形式呈現出來。[1]
此外,舞蹈編導人員還要善于發現,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發現生活之中的素材,看見別人看不到的閃光點,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創意,如此才有可能創作出大量優秀的舞蹈作品。就當前的舞蹈作品而言,我們看見的都是反復出現的舞蹈素材,很多舞臺作品缺乏新意,無法在觀眾心里留下較深的影響,而這均是由于舞蹈編導人員對生活缺少感悟造成的。
二、新時期舞蹈編導基本能力及創新途徑
(一)基本能力
針對舞蹈編導而言,首先要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識,具備較高的文化涵養,方可更好地進行舞蹈編導。只有舞蹈編導具備淵博的知識,才能較好地把握舞蹈藝術的內涵,進而提高舞蹈作品的境界及層次。除此之外,經過開展交流學習,可以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進而提高舞蹈的表現效果。
其次,針對舞蹈編導而言,還應當具有敏銳的視角和良好的審美水平,如此方可提高對舞蹈藝術的呈現效果,全面詮釋舞蹈精髓。舞蹈編導應深入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細節,積累素材,找到其中的獨特之處。[2]因此,舞蹈編導者應形成科學的認知,提高對生活的理解及感悟。此外,還應當通過自身的作品來反映生活,體現舞蹈形象的獨特性。
最后,舞蹈編導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在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基礎上來表現生活。舞蹈作品一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經過持續積累和感悟,編導可以創作出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二)創新途徑
創新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若無較高的創新水平,則很難順應時代的潮流。舞蹈創新屬于發展的前提條件,而且是舞蹈藝術發展的核心。在新時期,當代青年編導應當從提高創新水平方面著手,平時積極觀察和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素材,重視藝術形象的營造。針對創新方法而言,主要涉及邏輯性和非邏輯性兩類,在邏輯創作方面重點是基于事物提出的,經過推理和聯想,由此來完成創作。[3]而針對非邏輯性創新而言,要依靠形象思維模式來發現其中的核心,達到創作目標。因此,在非邏輯創新方面涉及了形象創作法和直覺創作法等。為此,應當從實際情況著手,科學判定,積極積累經驗,獲得創作靈感,提升舞蹈作品效果。
三、結語
總之,新時期舞蹈創新需要舞蹈編導人員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與較強的基本能力。舞蹈是基于人的肢體語言來反映人的情感。因此,無內涵的舞蹈表演是不能打動大眾的。唯有基于表演人員強烈的情感所產生的肢體表達,通過表演人員的創新,依靠個人扎實的基本功所表現的作品,才可以為大眾提供視覺與心靈兩方面的沖擊。如此,就需要現如今的舞蹈編導人員在繼承與發揚傳統的前提下,打破傳統舞蹈編導邏輯,具備創新意識,如此方可創作出大量優秀的舞臺作品,進而迎合人們逐漸提高的審美要求。
參考文獻:
[1]楊志安.談新環境下舞蹈編導基本能力以及創新精神[J].黃河之聲,2018(24).
[2]梁捷.新環境下舞蹈編導基本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分析[J].藝術評鑒,2019(04).
[3]鄭雅榕.新環境下舞蹈編導基本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探討[J].大眾文藝,2016(22).
(作者簡介:程穎,女,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舞蹈編導)(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