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的制定中提出要重視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為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開展閱讀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閱讀理解力,小組合作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卻通常是“啞巴”教學,而談話法可以有效的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在問答過程中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小學生的思維與能力。
【關鍵詞】談話法;小學英語閱讀;優化;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王曉平(1984.03-),女,山東人,邯山小學,小學英語老師。
隨著教學目標的不斷轉變,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的教學情境,所以要求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老舊落后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談話法”的教學方式應用而生,談話法又被稱為問答法, 該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與能力對學生進行提問, 并引導學生的思考, 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獲得英語閱讀的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
“談話法”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實際經驗,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得出結論,獲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以師生談話、伙伴談話為主要方式,注重語言環境的創造。總體來說,談話法的特點包括這幾個方面:第一,使用的范圍比較廣,并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談話法不僅可以運用在新課的教授過程中,而且可以在復習鞏固,檢查已有的學習效果的過程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重難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已有的教學任務對學生不斷進行引導。第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夠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談話法是教師對于學生循循善誘的過程,教師不斷的提問,加深提問的難度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喚起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把談話法融入到小學英語閱讀的課堂中是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的。
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很重視對于“Reading”的訓練,但是往往卻忽略了“Using language”的重要性,教學方法也很單一,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通讀翻譯課文,然后就算結束了教學任務,常常忽略了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與啟發,使學生在大多數時候的學習是無效的,或是低效率的。把“談話法”的教學方式引入到閱讀的教學之中個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現象。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的是不僅要交給學生豐富的知識,教給他們閱讀策略,更要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優化他們的思維品質。比如在六年級的課文Unit1? My father flew into space in Shenzhou V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理解水平,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When did he fly into the space?
How many hours did he fly into the space?
What did he do in the space?
How did he sleep/walk?
在這個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談話的方法不斷提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使他們積極地思考, 樂于提問,能夠更好的參與到課程的討論之中。
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的確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但是在使用談話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強調教學的重難點。在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然后圍繞教學中的重難點來設計各個階段的提問,但是這個提問必須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又提問的必要的,要突出重點,涉及難點,把握住課堂的主旨。不要做無效的提問,這樣反而會影響課堂的效率,? 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2.談話需要有代表性和開放性。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代表性,不僅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還能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思路,問題還需要具有開放性,能激發優化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因為提問具有開放性,所以在課堂中還會出現許多無法預估的情況,這更需要教師有教師機智,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能冷靜應對課堂中的各種情況,以保證課堂中的教學完整。
3.重視對于問題和答案的總結。因為談話法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問,引導,所以在閱讀課結尾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做一些簡明扼要的總結,使課堂的教學思路更加的清晰,文章脈絡更明了。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求職的欲望,優化他們的思維。
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尤其是針對整篇閱讀文本理解、概括、新概念的建構等,都可以看作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采用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談話法”的方式創設教材語境,鏈接新舊知識,以適當的問題促進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深度學習,使學生掌握主動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逐漸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理性表達,在無任何心理壓力的前提下,使學習變得更為主動。最終起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所有的策略與方法都是手段,只有在教師心里架構起“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和課程的發展。
[1]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堂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