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高峰
摘 要: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的優秀文化數不勝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利于學生在汲取文化精華后培養高尚的情操,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學生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自覺抵制各種文化糟粕。因此,當代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將傳統文化和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完善祖國新一代人才的德育培養和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 初中語文 文化滲透 教學研究
前 言
在教育工作中,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主要靠語文這一主要學科進行傳播,通過學習該學科,有利于學生自小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而有利用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初中階段是當代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教師應該重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
一、在初中語文中,傳統文化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脫離傳統文化,只重視應試技巧。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大多數教師在面對文言文或者古詩詞教學時,通常只注重教授學生最常用的翻譯手法和文章的總體結構,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背誦,更有勝者,只要求學生背誦以應付考試而不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這些教學方法都沒有正確有效地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思想和情感,也沒有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內容中所涵蓋的傳統文化意義,這不僅消減甚至磨滅了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而且更加讓學生無法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但是如果將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中國古代經典文章、諺語、名言和警句的基礎上準確抓住、傳播優秀文化的精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讓學生由對古典詩詞歌賦和文言文的理解上升到對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即漢語的理解。
(二)學生借助相關輔導書,缺乏獨立思考和分析。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滲透主要扎根于古代漢語教學。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更多地依靠相關文學教材的分析書籍,比如《中國古代文學分析》和《中國古詩詞賞析》,而不會去認真閱讀課本,從而對相關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課外書籍的相關幫助,學生缺乏對原著的獨立閱讀,缺乏對中國古典詩歌理解的過程,缺乏對課本的深入分析和解剖,因此中國古典詩歌的學習價值將會大大降低,而且學生自身對優秀文化的鑒賞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語文課堂中,這是當代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對當代語文教師提出的一個重大挑戰。
二、如何加強傳統文化滲入初中語文
(一)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滲透傳統文化。如何將優秀文化有用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相關教學工作者主要總結出了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以課堂教材為基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分析和解剖教材,從而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部任命該教材為初中階段的必修教材是經過一番精心挑選、整理和審查的。每一篇文章都借鑒了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和文學美感。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提煉出重點,讓學生明白學習該篇文章的主要學習目的是什么,而不僅僅局限于該篇文章的大體內容和相關結構講解,教師應該從一些普遍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尋求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揭示該篇文章的閃光點和文化特色,例如:
(二)老師在講解《師說》時,不應該局限于介紹《師說》是唐代文學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所創作的一篇議論文;也不應該局限于闡述該篇文章主要議論了人拜師求學的道理,諷刺了當代求學者以從師學藝為恥辱的作風;還不應該局限于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是舉出各種正反例子進行層層對比、反復論證從而得出人們必須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更不應該拘于表面一味贊揚《師說》作為一篇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結構嚴謹,說服力強且具有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致力于將這篇文章用于實際,改進師徒學習理論,探索新型師徒學習關系。
(三)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西漢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的著作《鴻門宴》時,除了生動形象渲染劉邦赴營以前、赴宴時和逃席后的緊張氣氛,而且應該重點刻畫該作品表現出來的審美意境和優秀的民族精神。項羽放劉邦走到底是大英雄所為還是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優柔寡斷、率直輕信之舉;劉邦逃席是小人之舉還是能屈能伸、堅決果斷、善于應變之舉。除了兩位主要人物外,一些次要人物的優秀品質同樣也值得學習,如張良足智多謀、忠誠機智;樊噲:忠心耿耿,粗中有細,果敢勇猛;范增:忠心耿耿,目光長遠;項伯:重情重義。
第二種教學方法是利用教學道具創造、豐富課堂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語言從屬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外化表現。比如教師在講解荷塘月色時,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在黑板上投影出月關下的荷花池子,并且配上樂府的慶陽渡船輔助教學,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明國時期的荷花古董和詩畫來進一步烘托教學氣氛。通過多彩多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如朱自清一般置身在月光下、荷塘邊,增強他們對文化遺產的渴望。
三、在課外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
在課內學生感知優秀傳統文化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外讓學生利用有效時間學習傳統文化。如何將傳統文化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這種形式多種多樣,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和學生興趣進行合理組合,其中最為常見的方式是讓學生對優秀的古典詩歌進行閱讀、欣賞。每節課前6分鐘,讓學生自行閱讀他們喜歡的詩詞歌賦,養成學生自主學習、領悟、探索優秀文學作品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文化遺產。除此之外,語文老師也可以在學生在行課期間和寒暑假期間讀兩本經典著作,但是這兩本文學作品也應該和教科書相匹配,這樣學生可以自行銜接課內外知識,不斷感受富有魅力的中華文化。
結束語
語文是初中學習中的必修科目,而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將會貫穿人的一生。所以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而學生也應該自主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 史艷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1):11-13.
[2] 朱景雪.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 課程教育研究,2018(33):23-26.
[3] 孟興紅.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中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