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民法總則》而言,民事責任是其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公民權利,推行公民義務的保障。在當前的《民法總則》中,民事責任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改變,其必要性也有所調整,呈現了全新的責任、義務、權利模式,其間存在著新的邏輯關系,其規范了人們的日常行為。基于這一改變,本文將進行細致的探討。
關鍵詞:民法總則 民事責任 必要性 內容調整 規定
如今,《民法總則》經過了兩次審議,在第一次,其規定了11條內容,明文規定了公民所要履行的民事責任,還規范了民事責任,依據的是一般性規則;在第二次,征求群眾意見,進行了少量的調整。總之,《民法總則》規定了義務、權利、責任,還適當改變了民事責任內容。
一、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分析
在《民法總則》中,提出了民事責任概念,但是該規定不太健全,依舊存有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為了更好的規定民事責任,在民法總則中,將其列為單獨一章,在該章節中,重新聲明民事責任內容。對于這一舉動,部分學者認為是很新穎的,有利于劃分民事責任,并對其進行規范。雖然,從世界角度出發,民事責任是一項簡單的規定,沒有新的突破。但是從我國角度出發,其是一項創新之舉,尤其是對《民法總則》而言,突破了將所有內容都融合在一起的傳統范式,而是單獨列出民事責任一章,這是以前從沒發生過的[1]。關于這一舉措的創新,是由以下兩點要求決定的。第一點,符合抽取公因式方法;第二點,滿足權利、義務、責任三者關系。借助這一舉措的實行,首先,將債權法、民事責任分離開來,具備一定的社會意義;其次,民事責任應用比較廣,在實際應用中,擁有經濟性立法特征,還提供新型邏輯關系。最后,民事責任單列一章,符合國情的需要,表現了立法特色,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內容調整
(一)民事責任定義性規定的調整
在《民法總則》中,針對其中的第170條做出了些許調整,提出了民事責任一般定義。但是就該規定內容而言,強調民事責任概念的力度過小,還伴有語義、語句不順暢問題。在下次的修改中,可以考慮強調民事責任一般概念。
(二)民事責任形態與責任方式的調整
1.關于民事責任形態的調整。在《民法總則》172、173條中,規定了責任劃分問題,其針對的對象是多數人責任。在該規定中存有些許問題,具體情況如下所示。第一點,針對多數人責任沒有必要,應該提出單獨民事責任,并給出一般性規定。第二點,在該條文中,關于分擔、連帶責任的概念規定的不夠明確,且出現混同問題,不符合邏輯規則[2]。第三點,對于多數人責任而言,既包含連帶、分擔責任,也包含不真正連帶責任,關于這一點,草案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對此,民法通則二次草案可以考慮調整以下幾方面,首先,基本維持當前草案的現狀;其次,對內容進行修飾、補充,清楚指出民事責任類型,包括不同類型間的關系。
2.關于民事責任方式的調整。在《民法通則》第134條中,明確指出了十種民事責任,該項規定經過侵權法等長期使用已經定型,對此,不需要太大的調整。同時,在《民法總則》中,不存在太大異議,因而不再調整。此外,在第二次審議中,刪除了“修復生態環境”責任[3]。
(三)民事責任免責事由的調整
1.應當規定的免責事由。在《民法總則》第172條中,規定了不可抗力免責,這是因為,不可抗力是合同法、侵權法及其分則中的免責事由。此外,還可以規定自助行為免責。關于自助行為,其出現在多種權利被侵害的狀態下。同時,在合同法、侵權法等中,均規定了自助行為免責,因而《民法總則》也有必要添加這一規定。
2.不宜規定的免責事由、以及對見義勇為者保護規則。在《民法總則》第162、163條中,明確規定了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不需要承擔責任,還提出了該項內容《民法通則》中也有所規定。但是,經過這一修改暴露一個問題,即對于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而言,其在民事責任中,不是一般性免責事由,在部分民法、合同法中是無效的[4]。對此,該項規定的聲明應隸屬于侵權法,不應在民法總則中聲明。與此同時,在《民法總則》第164條中,規定的見義勇為者免責,也要進行同樣的處理。
(四)民事責任競合規則的適當調整
在《民法總則》第179、180條中,明確提出了競爭合作規則,包括沖突性、非沖突性兩種。
(一)行政責任、民事、刑事的非沖突性競合規則。在《民法總則》第180條中,規定了非沖突性競合規則,還有民事責任優先原則,該項調整比較有意義。同時,該條文民法通則是認可的,還在《侵權責任法》中做出了明文規定,如今,還適用于部分民法,比如食品安全法,并取得了不錯的使用效果。
(二)民事責任競合規則有待擴充。在《民法總則》第179條中,規定了民事責任競合原則,只是該規則涉及的內容太少,不符合一般性規則要求。對此,該條文需要適當的調整,在其原有基礎上,還要增加普適性規則,以便處理各種民事競合事件,比如違約、侵權責任競合,不正當獲利競合等,還可以涉及損害賠償責任競合。對此,關于179條內容,可以做出如下調整,因單方違約、違法,為另一方帶來人身財產損害,受害人有權維護自身權利,行為方要承擔侵權、違約等民事責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民法總則》中,規定民事責任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我國有關民事責任的法律也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比如通過了一般性規則,為民事責任的判定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該項法律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其內容、設計等還存有些許問題,為此,相關部門要有所注意。
參考文獻
[1] 楊立新. 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及內容調整[J]. 法學論壇, 2017, 32(1):11-19.
[2] 顧曉東. 關于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及內容調整的探討[J]. 法制博覽, 2018(33):238-238.
[3] 張梓良. 淺析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及內容調整[J]. 職工法律天地, 2017, 32(5):211-211.
[4] 秦玲. 關于民法總則的民事責任規定的進步[J]. 法制博覽, 2018(35):239-239.
作者簡介:張偉琪(1990—),性別:女,籍貫:江蘇省 ?民族:漢,學歷:研究生 ?專業:法碩,學校:沈陽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