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洋
摘 要: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揭開了我國新時代的序幕,這一時期我國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推動黨的建設和實現中國夢。而高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地方,更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加強對入黨積極分析的培訓,并對黨員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從而促進黨的團結和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文章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以及參考了前人的意見后,對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現狀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最后又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加強高校大學生的黨建工作,使得更多的人才能被培養出來,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黨建工作;意義;現狀;解決措施
大學生黨建工作,即是培訓和教育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大學生黨員的工作,由高校開展培訓,旨在其能為我國黨的建設以及實現中國夢出一份力。高校每年都會進行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培訓,順應了新時代發展下開展黨建工作的要求,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如不利于培育社會主義人才,所以文章又提出了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發展。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
(一)學生黨建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
事物的建設必先打好基層,只有基層穩固,整體才會穩固,黨的建設亦不例外。高校基層黨建,其已然成為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學生黨員人數已經逐年增多,已經成為全國發展黨員的一大部分。因此可見,學生黨建必然成為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高校數量的不斷增多,各高育招生數量也在增多,這方便了將大學生發展培養為黨員,它有效的保證了黨員的高質量,為新鮮黨員提供了有效途徑。高校的黨建工作能夠促進黨的團結和發展,所以致力于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必然會是保持黨先進性的重要保障。
(二)學生黨建工作對高校的穩定性有一定意義
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實施,其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穩定性。大學生的思想情況決定了高校的穩定情況,高校的發展旨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其也是黨建工作的重點。為保證大學生思想狀態的穩定性,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建工作的實施,讓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從而達到傳統文化得以弘揚,民族精神得以發揚。同時使大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方向,在正確的導向下得以積極穩定向上的發展,使和諧校園得以建設。
(三)學生黨建工作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
加強學生的黨建工作,它加強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對大學生起良好的指導作用。現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信息流通量大,其在傳播有益信息的同時也包含了大量的不良信息,有些人甚至故意傳播虛假信息,損害黨的形象,影響黨的公信力。對比,我們需要對廣大的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加強對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網絡上的育人工作,引領其擁有正確的思想。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其培養出的優秀黨員,必將成為網絡上的一批積極力量,影響更多的青年學生,提升他們的網絡素質和素養,一起做網絡上的正面宣傳,實現網絡育人。
(四)學生黨建工作有利于培養新的社會主義人才
高校加強黨建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入黨積極性,同時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知道,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必須跟隨黨的領導,在黨的正確指導下才能明確思政教育的正確方向,要致力于使高校能夠真正的為社會培育出良好的接班人。接班人是否合格,其取決于高校黨員培養質量是否合格,其黨員質量是否合格。因此,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人才,從高校培養做起,提升其各方面素質的措施必不可少,確保其向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
(一)入黨資料繁瑣,入黨申請書等材料雷同嚴重
大學生入黨的程序隨著高校不斷地探索而逐漸規范起來,主要有填寫入黨申請書、培訓教育、選取入黨積極分子、挑選入黨對象、審查入黨對象、先為中共預備黨員、考察一年后成為中共正式黨員這七個步驟。在大學生入黨并成為黨員的過程中,需要填寫很多報表,包括推薦人、培訓人也需要填寫很多意見,比較繁瑣,所以就會出現材料內容雷同的現象。如在填寫入黨申請書時,大部分都是照抄網上的范文,就會使得內容都差不多一樣;還有推薦人填寫對該學生的意見時,也大多都是“表現良好”、“學習時松時緊”等一些無關痛癢的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甚至會誤導調查者。
(二)大學生入黨動機較功利,呈多樣化趨勢
在大學生剛進入大學時,會被軍訓、入學教育等影響,政治思想得到升華,入黨激情被點燃。但是有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入黨原因分別有為了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為了實現中國夢、為了仕途、為了更好的就業等等,這樣看就發現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呈現多樣化,而且后兩種表明的入黨動機就比較功利。雖然大學生入黨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這樣帶有功利色彩的入黨動機并不能促進黨的建設,也會減少一些真正想入黨的人的機會。
(三)學生黨員人數較多,學生黨員培訓和學生黨員組織生活形式單一,不利于對學生的培訓
很多高校黨支部的建設以年級為基礎建立,經常就出現黨員人數超過100人、低年級發展學生的比例遠高于高年級、發展工作不平衡的現象,而且由于學院、專業的不同導致每個學上的課程安排不同,所以黨課的開展時間比較難安排,可能選使得一些學生的課量增加,從而降低他們上黨課的學習效率。并且很多黨課的上課形式沒有吸引力,通常通過看視頻、講授基礎知識等來作為上課內容,一些黨支部對于培養大學生宗旨意識的能力欠缺,致使學生黨員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學習積極性不高,表現差,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黨建工作。
(四)學校的黨、團工作缺乏聯系性,團組織沒有起到橋梁的作用
學校的黨、團工作要緊密聯系,才能使得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進性在黨員中得以表現,才能方便黨員的選舉,才能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但是很多高校的團組織并沒有起到橋梁作用,使得學校在參選黨員時無法真實的判斷學生的真實情況,加大了黨員選舉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