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夯實了語言基礎,進行了文化熏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費時低效、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通過翻轉課堂在一門基于CBI理念的課程經貿英語時文閱讀中的實踐,旨在構建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綜合能力。從實踐來看,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值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翻轉課堂;經貿英語文章;應用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4-0131-04
Abstract: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ich strengthened the language skills and indulged students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it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inefficient and not highly motivated. This study, which is a practic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a CBI-based course ——Reading Current Economics Articles , aims to constru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network and multimedia, expecting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ccording to our practice,this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worth promot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Flipped Class; Economics Articles;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張洪濤(1982-),女,漢族,甘肅臨夏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ESP教學、翻譯學。
[基金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ESP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GS[2017]GHB2025);2017-2018年甘肅省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專項課題“微課在大學英語ESP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項目編號:GSSKG17-10)。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承擔著“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國家走出去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的任務,但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費時低效、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教學內容、課程安排、能力評價都產生了質的變化。翻轉課堂就是順應了新技術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在過去2年時間里,筆者圍繞“翻轉課堂教案設計”、“微課視頻開發(fā)”、“形成性評價改革”等方面,對經貿英語時文閱讀進行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翻轉課堂豐富了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和大量的教學資源,因此英語學習的交互性、多樣性、真實性都極大增強。
二、翻轉課堂及應用課程介紹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Flipped teaching; Reverse teaching; Inverted class)可以追溯到1991年哈佛大學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教授創(chuàng)立的同儕互助教學(Peer Instruction 2000),這種教學法把知識學習放在課外,教授在課內提問,當學生的回答正確率低于70%時就鼓勵學生間進行討論;1996年邁阿密大學莫里·拉吉(Maureen Lage)和格蘭(Glenn Platt)開設微觀經濟學原理時才提出“翻轉”課堂(Inverting the Classroom);2007年美國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成功實踐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逐漸清晰并在美國中小學廣為傳播。在此過程中名校視頻課、可汗學院微視頻都是翻轉課堂發(fā)展的推動力。從教學系統(tǒng)角度看,翻轉課堂可以看作是教學流程由“先教后學”轉變?yōu)椤跋葘W后教”的逆序創(chuàng)新(Reverse Order Innovation)?!澳嫘騽?chuàng)新”為信息化教育帶來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和洞察視角[1]。利用信息技術,教師設定學習目標和任務,課前提供微視頻、課件、測驗等學習資料,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轉變?yōu)橘|疑、答疑、協(xié)作、交流和展示。
筆者主講的經貿英語時文閱讀為蘭州交通大學通識教育類選修課。該門課程集英語語言學習和經濟類知識傳授為一體(CBI教學理念),旨在通過強化訓練,以較為系統(tǒng)的經濟學常識為內容載體使學生掌握經貿類文章的文體、語言特點,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和寫作能力,同時從不同側面了解基本的經濟知識,拓展知識面。課程由通識經濟學(Module I)與報刊時文閱讀(Module II)兩部分構成,其中:通識經濟學教學內容主要講授經濟學常識,使用的是國外原版教材:Thomas Sowell.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Fourth Edition)[2];報刊時文閱讀教學內容則強調時效性,目前使用網上優(yōu)質的微課視頻,文章均選自“The Economist”、“Guardian”等國外主流報刊。
三、翻轉課堂的實現(xiàn)模式
(一)教學流程的逆序創(chuàng)新
在“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模式中,筆者通過雨課堂軟件作為平臺,發(fā)布學案和微課視頻,完成“先學”,并通過雨課堂監(jiān)測學生的“先學”效果。設計有啟發(fā)性問題的學案,開發(fā)優(yōu)質的微課,提供便捷的交互平臺和在線檢測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達成知識傳授的提前[2]。翻轉課堂中先學后教的逆序創(chuàng)新要得以實現(xiàn),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材料的選取非常重要。經貿英語時文閱讀這門課程選擇的國外原版教材語言平實,內容深入淺出,比較受學生歡迎。筆者選取這本教材中的兩章,作為一門選修課,并對這兩章內容進行了教材化的處理,設計了幫助和檢測學生閱讀的問題。同時加入《經濟學人》等期刊中的文章,提高時效性,對這些文章也進行了教材化的設計。從內容上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保證“先學”的實現(xiàn),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后教”環(huán)節(jié)中,課堂上教師主要對學生“先學”中發(fā)現(xiàn)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講解,也可以就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同時也有相對多的時間來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做調研、調研項目展示、演講、辯論等。
(二)信息技術的使用
1.微課的設計和錄制
微課是教師級的作品。微課可以是錄制的微視頻,也可以是加入語音的PPT課件;微課可以用來預習、復習和補習;可以是演講、演示、演練等多種形式;可以采用錄像、錄音、錄屏等多種技術手段。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使教學內容小粒度化,并且成一定的體系。在經貿英語時文閱讀這門課中,微課視頻可以用來布置任務、講解句型中的難點、文章體裁的特點、經濟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發(fā)布任務,同時可以讓學生拍攝微視頻來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要錄制出優(yōu)質的視屏,教師必須要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形式,同時需要學習必要的微課制作技術。Camtasia Studio 就是一款可以進行視頻錄制和視頻編輯的軟件,這款軟件功能強大且較易操作。此外,雨課堂模式中PPT加語音也是很實用的微課形式。
2. 雨課堂平臺
雨課堂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輔助軟件,能夠給翻轉課堂提供實現(xiàn)的平臺。在雨課堂,教師可以發(fā)布PPT和微課視頻,讓學生課前觀看;發(fā)布問題或者測試,檢測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同時能得到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如測試成績。學生有哪一部分沒有看懂可以進行標注,也可以投稿提問。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監(jiān)控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在課堂中,雨課堂能起到調動學習氣氛的作用,學生可以彈幕發(fā)言、投稿發(fā)言、進行搶答等活動,專門針對學生不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發(fā)言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在這種留言式發(fā)言的培育下,學生也會慢慢習慣在課堂中進行開口式發(fā)言。當然留言式發(fā)言也有其可取之處,即效率較高,很多學生的觀點能即刻呈現(xiàn)在電腦屏幕上。
3. 網上資源的使用
慕課使全球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都有了改變。MOOCs即大規(guī)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和多元智能相結合的、向公眾開放的在線課程形式[3]。維基百科對這一概念的定義更為詳細,即M-Massive:大規(guī)模;O-open:開放;O-online:開放;C-Course:課程。目前而言,這門課程還沒有使用網絡上的在線課程,但是這可能成為以后學習的一種形態(tài)?,F(xiàn)在這門課程選用了很多網上的資源,如網上的教學視頻和其他擬真的情境視頻都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素材。在經貿英語時文閱讀這門課中,我們使用了“英語流利說”這門APP教學軟件中的一部分教學視頻,如選自Economist雜志期刊的講解,供學生課前學習。這種資源共享,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資訊,體驗不同講授者的講解,也能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精力進行課堂的組織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當然教師也可以把自己成熟的教學視頻發(fā)布到網上,讓更多學習者使用。
(三)交流型課堂的建立
傳統(tǒng)教學都是教師獨白表演,學生被動接受,只有輸入沒有或者少有輸出。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中,非常強調學生的輸出環(huán)節(jié),這也很符合目前產出導向型教學理念。知識的輸入過程在課前已經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因為大學生應該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應該留出來,進行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學習。課堂中可以解決課前學習中的疑難重點,也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給學生展示能力的場所、學習能力的機會、發(fā)展能力的空間。如同美國太平洋橡樹學院貝蒂·瓊 斯(Betty Jones)提出的“生成課程”(Emergent Curriculum),特別注重課程的創(chuàng)造品質和生成品質,強調課程應該是在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持續(xù)相互作用中動態(tài)生長的建構性課程。它把課程的“既定的”目標變成“將成的”目標,課程成為師生展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意義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認識活動?!吧烧n程”的理念在“翻轉課堂”的實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xiàn)[4]。
交流型課堂,尤其是人文性課堂中,交流機制的建立需要幾個先決條件:1. 首先設計有質量的活動。把活動設置在本真(Authentic)情境中。B.Means 等在《用教育技術支持教育改革》的報告中強調教育改革是讓學生在本真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性任務,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投入型學習[2]。2. 建立友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意成為協(xié)作者,愿意在課堂中交流思想和學習成果。3. 需要明確的評價機制激勵??梢赃M行教師評分、學生互評等多種激勵形式。
(四)教學活動的組織
教師應該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活動。翻轉課堂的活動應該是本真環(huán)境中基于研究或者任務的活動。本真問題是置于擬真情境中,讓學生解決具有情境特征的真實問題[1]。教學活動在設計中,要有翻譯、問答等等基于語言形式的活動,但是也盡量要依托在有意義的內容之中。同時也要采用其他鍛煉學生協(xié)作能力、思維能力的活動,如做調研、調研項目展示、演講、辯論,也可以讓學生錄制微視頻在課堂中展示。在本門課程中,進行了以下活動,收效較好。
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之后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問題解決是通過一系列認知操作后使問題從起始狀態(tài)轉變?yōu)槟繕藸顟B(tài)[5]。學生自己有了直接面對新內容、新問題、新情境的機會,這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并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教學順序的轉變,以及多種活動的引入使學生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認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四、結語
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的整合,要求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以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同時也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自助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與學方式[6]。筆者從教學設計、實操過程、評價機制、活動組織等方面,對翻轉課堂如何在一門CBI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課中實施應用進行了探析,從教學實踐中看,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借力于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有其可取之處,值得在更多英語課程中推廣[7]。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 (6):66-72.
[2] Thomas Sowell.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Fourth Edition)[M].New York:Basic Books,2011.
[3] 黃林林.MOOCs資源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理論·技術·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4] 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5] 彭聃齡,張必隱.認知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6] 邱能生,邱曉琴.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程整合效果評估及改進方法之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4) :74-77.
[7] 陶西平.“翻轉課堂”與“生成課堂”[J].中小學管理,2014(4).
(責任編輯:郭麗春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