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瑤
摘 要:踐行教學改革,展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然后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及時關注教學反饋動態多個角度論述了有效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有效教學;原則;策略;情感;設計;反饋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化、最優化,一直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踐行的核心話題。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我們在教學實際中積極實踐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建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
1.啟發性原則
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教師組織有效教學的一個必備條件。教學實踐證明:在數學學習新知時,教師適時通過啟發并聯系學習過的相關舊知,能實現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運用中通過適時啟發,增強學生的學習悟性和學習積極性。數學教學的啟發引導方式、手段眾多,主要通過語言、圖示、情境、對比、計算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
2.嚴謹性原則
數學學科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指它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較高的精通性,它要求必須精煉、準確地表述數學結論。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較低,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較低,基于小學生的現狀,在組織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嚴謹性要求應逐步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保證內容科學性的基礎上,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和學習的發展潛力,來不斷提升對數學的嚴謹性要求。
以“可能性”的學習為例,它是邏輯十分嚴密的概率領域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易于掌握,在教學時,通過隨機摸球的活動來讓學生進行想象、推理,完成對隨機性的感受,以袋子都裝紅球——理解“一定”;將紅球和黃球混裝——理解“可能”;空袋子或不符合要求的顏色——理解“不可能”。這樣通過活動的方式,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釋,符合其嚴密性的特征。
二、探析有效的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數學情感
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既是核心素養理念的訴求,又是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前提之一,以“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尤其是數學學科,它具有邏輯性、嚴謹性和抽象性等幾個方面的突出特征,所以諸多小學生對它心存膽怯。針對這種狀況,組織開展教學時,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的發展,從和諧、民主學習氛圍的營造;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因材施教多個方面來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之美。
在學習“垂線和平行線”之初,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通過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配解說詞),提示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諸多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看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直線)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會發現諸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這些直線都在同一平面內,順勢導出課題:研討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這樣學生的學習情感自然激發。
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以學定教,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促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指導我們有效教學的理念核心。以核心理念為指導,在組織教學時,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教學的優化設計:一是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深加工教材,創造性地安排、使用教材;二是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任務,積極提供有梯度、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學習資源;三是精心設計學習的內容和流程,有效組織、開展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活動環節,優化教學方法,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實現學習的高效性。
以“解決問題的策略”課時2的學習為例,目標是讓學生會用列表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教材中水庫放水的問題時,組織學生探討:能否將題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這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及時關注、指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引導學生互相點評,學生從時間和水位下降情況兩個方面來對應列表:2小時—12厘米;4小時—24厘米;6小時—36厘米;8小時—48厘米;?—120厘米,這樣一目了然,思維的邏輯性和做事的條理性都得以訓練。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先求出每小時水位下降的高度,再用120厘米除以1小時下降的高度:即12÷2=6(厘米),120÷6=20(小時);還可以先算出下降120厘米要觀測多少次,再算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時,即120÷12=10(次),10×2=20(小時),還可以怎樣算呢?組織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團隊意識。
3.關注教學反饋動態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有效了解教學效果,教師應及時通過教學反饋環節去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狀態。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如何?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如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督促自己去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反饋是融教學評價、矯正教學成效于一體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提問、組織活動、測試等具有實效性和高效性的手段,來檢測教學的有效開展情形,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從而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明確的反饋結果,為有效開展查漏補缺工作提供依據,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始終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做一名智慧型、創新型教師,提高學生參與度,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助力學生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