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王蒙
摘 要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本文通過典型工作案例撰寫分析,力圖找到問題共通點,為后來者留下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啟示。促使輔導員在工作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學生,找到問題關鍵點,做出定性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有效維護高校和諧穩定,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心理輔導 工作案例
作者簡介:王敏,百色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思想政治;王蒙,山西省翼城縣城內小學。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81
一、案例簡介
教育科學學院2017級小學教育五年制學生小陳(化名),17歲,正處于叛逆期,性格較偏執,話少,脾氣暴躁,不善與人交往。小陳是農村免費定向師范生(初中起點),初中畢業直接考入教育科學學院,正式步入“2+3”教學模式的大學生活。因為小陳來自農村家庭,又是單親,母親以及家里親屬對他期望較高,小陳中考成績較好,被重點高中錄取,家長因為家庭貧困拒絕他去讀高中,又因為農村免費定向師范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工作,所以鼓勵他讀農村免費定向師范生,這些與他想讀高中考重點大學的初衷相違背,導致他內心充滿怨恨,在校經常曠課、曠操,考試掛科更是一掛掛一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對班級其他同學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二、案例分析處理
作為輔導員,我從帶課教師、班委以及同宿舍同學那里了解到,小陳在大一上半學期表現還較好,從大一下半學期就不同程度的曠課、曠操、曠早練,就算去上課也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玩手機。可見他的家庭對他的情緒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造成他認知出現偏差,頭腦中存在非理性認知。他的行為嚴重影響到他周圍的同學和同宿舍的同學。因此,針對這起典型的情緒抑郁型發展性心理輔導問題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通過面談了解實際情況
前期充分了解情況,主動找小陳面談。在面對面交談過程中,小陳情緒低落,并不愿意做過多交談,同時他的眼神里充滿了不服氣和不屑,對他提的一些問題他也是不愿意做過多的陳述,回答都比較簡單,這種情況使得我的談心工作曾一度進行不下去。我當場轉換思路,不再和他進行談話,而是選擇靜默,在腦海中快速整理新的思路。我看到他在沉默幾分鐘后,驚訝的看著我,這時我抓住機會,開始和他聊天,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降低他的警惕性,逐漸他好像打開話籃子一樣,不再是我提問他回答的模式,成了他主動傾訴。經過談話,了解到他家庭環境復雜,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離異,父親已經重新組建家庭,他和弟弟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但是爺爺奶奶并不喜歡他,在他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已經開學,爺爺奶奶因為和他母親鬧矛盾,強硬要求他的母親將他帶走,并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大人的世界往往對孩子影響很大,在那時他對家庭充滿怨恨,對母親的懦弱也是恨其不爭。緊接著因為受刺激,他的腦膜炎復發,他將這一切都歸結為父母離異以及爺爺奶奶的錯。中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重點高中,但是家里在綜合考慮后,讓他來讀農村免費定向師范生,他不甘心想去讀高中,但是爺爺奶奶極力阻攔,使得他的叛逆心理更加嚴重。這樣一系列的隱患在他讀大一下半學期時進入爆發的臨界點,一觸即發。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初步判定小陳的問題出在自身的思想方面,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等這些情況使得小陳被抑郁的情緒所困擾,思想認知出現偏差,頭腦中的非理性思維直接導致小陳言語行為方面出格偏激。這時,我感到我身上的責任重大,小陳是我遇到的比較棘手的學生,我不能讓我的學生這種消極的行為繼續下去,我需要幫助他重拾信心,幫助他從復雜的家庭環境中走出來。
(二)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經過他的傾訴,我抓住他的問題關鍵點:家庭環境影響,青少年叛逆期影響和他自身思想問題。
首先,就家庭環境影響方面,我找到小陳家長的電話,將小陳在學校的基本情況向其家長做了一個簡單的陳述,并詳細了解小陳家境情況、家庭成員關系及家長對學生態度等,積極發揮我在小陳和其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作用。通過與小陳家長深入交流,小陳家長所提供的信息與小陳所說相差無幾,家境貧困的現實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我積極鼓勵小陳母親要重拾信心,積極面對生活,并將學校相關補助政策詳細解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委婉提醒小陳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需要講求方法,有策略性,有針對性,不可過于強硬,也不可一味道德綁架。在敞開心扉的交談下,最終確定了家校共同教育的方式幫助小陳走出心理的困境。
其次,就青少年叛逆期影響方面,小陳正處于叛逆期,對于成長階段的探索充滿迷茫、焦慮,情緒非常不穩定,渴望進入成年人的世界,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渴望擁有與成年人一樣平等的關系。偏向獨立,認為自己可以獨立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當內心與期望與現實產生矛盾時,就會產生暴躁的情緒。針對這方面,我在面談中不斷調整談話方式,找到合適雙方的交談方式,認真聽取他的傾訴并與他討論,對于他提出的問題給予慎重的回答,對于他的決定給予他足夠的尊重,以成人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征求他的意見,給予他充分支持和肯定。
最后,就小陳自身的原因,我積極的和他聊天,開導他,將讀高中和讀免費師范生這兩種情況給他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告訴他有失必有所得,同時將學校專本銜接的政策講給他聽,鼓勵他好好學習,在學校讀免費師范生同樣可以同時拿到專科和本科畢業證書。從根本上為他想要讀高中考本科的想法提供解決途徑,并鼓勵他積極面對學習生活,為他加油打氣。就他的家庭,我開導他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父母的離異必然有他們的原因,應該以寬容的態度,抱著一顆包容的心看待父母的這段感情,鼓勵母親,體諒母親,而不是一味的去叛逆,去傷害愛你的人的心,同時建議他去鼓勵母親走出這段失敗的婚姻,試著去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感情。
(三)鼓勵其做出承諾,并進行監督
經過我的開導和鼓勵,他承諾以后不再做曠課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并且態度特別良好的向我承認錯誤并積極說出改正措施。我見他態度轉變很大,因此對他多加信任,并鼓勵他。大一下學期過去,他沒有再出現曠課行為,我對他漸漸放心。但是好景不長,大二上學期,班委向我反應,他又曠課了,他母親給我打來電話,原來他表哥考上重點大學,他母親在他面前提了一句,這嚴重損害了他的自尊心,他認為他來讀免費師范生是家里極力促成的,為什么現在別人讀了重點大學,反過來要來說他。我知道他對于上高中讀大學這件事是很在意的,也許別人的一句話都會引起他的反感。
他的再次曠課引起我的高度重視,經過深思熟慮我積極改變應對策略。首先,我將小陳的情況積極向領導匯報,在征得領導同意后,我通知他的家長來學校參加我們學院舉辦的家校座談會,會后我主動找到小陳的家長,交談了小陳的基本情況,以及他近段時間的表現以及周邊同學對小陳的評價等。為了學生在學校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小陳家長也認識到自身強加到小陳身上的壓力過大,并表示會做出一些改變。我充分調動家長這個資源,在家校共同教育的情況下,希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其次,我又和小陳進行了二次談話,針對他的曠課行為,將學校的校規校紀告知他,讓他充分認識到曠課會帶來的嚴重后果。同時鼓勵他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轉移自身注意力,并制定不曠課、期末不掛科的短期目標。看到他在談話后充滿信心,我持懷疑態度,和班委一起對他進行監督觀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發現他沒有再出現曠課行為,同時,他有困難的事情也懂得通過QQ和電話來找我尋求幫助,在宿舍和班級人際關系方面也改變好多,整個人陽光了很多,馬上要進行期末考試了,希望他可以實現他期末不掛科的短期目標。
三、案例啟示
通過上述案例的撰寫分析,我深刻體會到“立德樹人,以生為本”的含義,雖然我覺得我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和工作魄力,但我自信我有的是年輕人的活力。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這樣的學生我學會觀察,學會保持耐心和愛心,學會傾聽,學會鼓勵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讓學生找回自信,并幫助學生培養一顆堅定的心。同時,使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很重要,往往打開學生的嘴,就是通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開始,可以運用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的方法,效果非常好。當然通過這個案例,我覺得作為輔導員要在相信學生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督觀察,即時掌握學生實際狀態,情況嚴重的要第一時間實施轉介,保住安全穩定底線。
(一)建立學校預警機制,及時關注問題學生
建立健全學校相關制度形成預警機制,組織新入學學生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普通測試,通過系統計量方式預測問題學生,在學生入校之際及時發現潛在問題隱患。同時,形成從二級學院領導到輔導員再到班干部的層級管理制度,做到問題學生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預防、早控制,將存在的學生隱患及時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二)構建完善信息平臺,增強自身業務能力
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幫助和引導,及時收集整理歸納總結問題學生相關信息數據,形成系統數據存儲歸檔,以便后期查詢。針對相似案例、典型案例匯編成冊,方便傳閱。通過對于各項案例的匯總分析,從中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做出定性分析,將所學理論依據應用到實際,面對學生問題時,可以做到從容不迫,沉穩應對,更好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回歸校園,同時進而更好提升輔導員綜合素質,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爭做一名優秀輔導員。
(三)特殊群體跟蹤幫助,加大時間投入幫扶
針對心理情況較嚴重的學生,如:有自殺傾向,心理變態,情緒異常暴躁偏執等,要特別重視,著重談話,跟蹤幫助,鼓勵班級同學伸出友誼之手,盡自身能力幫助特殊學生,形成由教師班干舍友共同幫助的幫扶模式,將要發生的危害降至最低,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維護學校穩定和諧,在學校重視的同時,也積極聯系家長,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模式,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手段著手進行培養教育,加大時間上的投入。
(四)定期家長溝通聯系,危機事件防范處理
將家長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深入了解問題學生相關情況,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出現問題積極向上級匯報,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提出建議措施,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有效防范危機事件發生,一旦發生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將危害事件所造成后果的嚴重性降至最低,及時止住事態發展的趨勢,盡量挽回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五)增加學生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生自主性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學習動機越強。外界環境的幫助以及家庭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是學生本人的積極性自己學習動機才是最根本的所在,作為老師,應主動去引導學生向正能量方向發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去生活。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其生活主動性,培養其積極的態度。
參考文獻:
[1]俞美香.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與分析[J].輕工科技,2018(11).
[2]黃麗芝.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3):199-200.
[3]張楚黛.高校輔導員面對“95后”學生與“70后”家長的工作新挑戰——基于一起“95后”大學生出走案例的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19-20.
[4]郭卓文.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化解學生宿舍矛盾的方法探討——高校學生工作實際案例[J].才智,2018(26):94+96.
[5]吳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案例分析[J].決策探索(下),2018(7):79.
[6]王文生,王海波.淺析高校輔導員“六種”類型工作案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