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玉 郭秀萍 楊萍
摘 要 價值觀自信從根本上是文化自信。“毛中特概論”課中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路徑有:培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價值觀自信;培育革命文化自信,增強價值觀自信;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提升價值觀自信。理論教育“內化于心”, 實踐教育“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堅定價值觀自信。
關鍵詞 文化自信 “毛中特概論”課 核心價值觀
基金項目:本文是濟南大學2018年度教學研究項目:“在‘概論課中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設計”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1719)。
作者簡介:韓忠玉,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郭秀萍、楊萍,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96
文化自信語境下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著力點。大學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薄⒛芊駡远êV信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著未來社會的風貌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潛移默化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引導大學生對其真心認同和自覺踐行是增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 “毛中特概論”)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一、價值觀自信從根本上是文化自信
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和核心。2016年習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他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讓我們“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個層面:
(一) 傳統文化
其歷久彌新、永久閃耀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納了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和為貴”“仁義禮智信”等精華,比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觀,就是對中華文化中歷來重視的“民惟邦本”“載舟覆舟”“使民富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的繼承與弘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觀,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等思想的傳承和超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實際是對古代“家國一體”、“仁者愛人”“忠信孝悌”\“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等思想的具化和發展。
(二)革命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在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中取得成功的,人民不畏犧牲、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精神。我國歷史上命運多舛,一次次陷入危機,又一次次挺過難關,靠的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和中華兒女堅定的民族精神,這正是革命文化之魂。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它的引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勇往直前,正一步步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正闊步邁向現代化、具有500年歷史的科社理論已成功變為現實,具有70年建國歷史和40年改革開放歷史的中國正迅速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制造國,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奇跡。這充分證明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性,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價值觀念的真理性。中華民族自古至今的偉大實踐終將熔煉匯聚價值自信的品質,使我中華文化的發展具備了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具有了面對世界各種文明擇優而取、海納百川的氣度與從容,并將引導中國國民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守者與積極踐行者。
二、理論熏陶“內化于心”,系統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毛中特概論”教學中,要持續系統地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滲透到每個章節中,從而“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和塑造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價值取向。教學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一)培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價值觀自信
課本的緒論部分_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兩大理論成果。內容重點講述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歷史進程,兩大理論成果給中國帶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培育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確立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綜合理解和堅定信念。
近代以來,國運式微,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百年的艱難追尋、救亡圖存,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輪番登場都相繼失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不懈奮斗最終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民主的任務。有的學生會質疑“馬克思主義作為外來文化,怎么會成為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這一章中,老師要向學生講清楚:作為革命、建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原生態的馬克思主義,而是原生態馬克思主義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客觀實踐發生碰撞和融合而逐漸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顯現出典型的中國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它高瞻遠矚地指明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我們提供了政治上的“望遠鏡”;它也為我們觀察世界、判斷形勢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思想武器,為我們提供了政治上的“顯微鏡”。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擺脫了亡國滅種的厄運。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二)培育革命文化自信,增強價值觀自信
一二三四章,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是完成三大改造,建立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革命實踐中,逐步形成特有的中國革命文化。比如,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如一篇波瀾壯闊的史詩,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而貫穿始終的頑強抗爭、自強不息、為國家獨立富強而勇于犧牲不懈奮斗的紅色革命精神則深入人心,成為大學生革命文化培養的堅實基礎。
(三)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提升價值觀自信
五至十四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分別講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教學中,要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介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滲透到每個章節中。第五章鄧小平理論回顧“立時代潮頭,開改革之先”的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順民意、挽狂瀾、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的偉大歷史轉折,讓學生感受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第六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學生回到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世紀之交,一系列疑問擺在面前:怎樣堅持與時俱進、迎難而上?怎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怎樣大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江澤民為代表的黨和國家的奮力實踐最終使這些難題迎刃而解!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接力奮進續偉業,繼往開來謀新篇,如何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通過第七章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同學們得到了答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綻放光芒。通過第八九章學習,大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新時代和中國夢。中國夢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融入其中。第十章“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到21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正是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親身感受著祖國的日益“富強”“民主”權利的廣泛真實、“文明”傳承的力量凝聚、“和諧”社會的無比美好、“生態”美麗的憧憬期待。另外,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講和諧社會的創建也就強化了這一價值目標。同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諧社會的實現又怎能離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合格公民的協同奮斗?這一章學習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接地氣”,潛移默化地培育和塑造著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十一章“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第十三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第十四章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學生會深深領會到: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都要靠發展,只有國家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大多數公民更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才更有希望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才更有實力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學生都會產生“國家建設、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三、實踐教育“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理論教學如果脫離了實踐教學,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懊刑馗耪摗闭n要探索實驗多種實踐形式,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讓大學生群體做到真認同、真信任、真踐行。
(一)音像學堂、原著導讀中情感共鳴,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那些傳播美好品格的音像文章總能催人奮進!如《復興之路》《輝煌中國 》《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國外交》《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感動中國》《百家講壇-中國故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等。音像學堂、原著導讀使大學生能夠獲得情感共鳴或榜樣認同,可避免理論說教、學生逆反、毫無效果等問題,潛移默化地激勵塑造著大學生的優秀品格。
(二)討論課中真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布置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的選題或者同學們自擬選題,通過小組討論、做PPT,進行課堂展示、展開辯論,在觀點碰撞中迸發思想的火花。這是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自我教育方式,讓廣大學生對照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標準和實踐要求,進行自我反省和思想交流,效果非常明顯。
(三)日常生活中用心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與日常活動相結合可以入腦入心,并在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課堂內外,可以開展專題講座、主題演講、辯論研討、情景表演等活動。如:中華文化論壇、“核心價值觀自信”、“無悔的青春”、“中國夢,我的夢”主題演講,培養大學生的擔當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社會實踐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革命圣地、革命紀念館等,身臨其境親身感悟紅色文化,緬懷先烈的同時,感受英雄烈士為國捐軀、為黨犧牲的無私無畏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等活動,了解國情、省情、市情、縣情、鎮情,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舉辦多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富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認同;通過“學雷鋒”、“三下鄉”、志愿者服務、社會公益等活動,躬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全社會凝魂聚氣的“最大公約數”,凝結著全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起點,積極引導大學生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列,他們必將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隊和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