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不僅呼喚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同時需要不斷深入改變的還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應該在學生的學習模式的改變方面付出努力,這種改變,教師應該是關鍵,尤其是針對教學課堂模式的改變,因為新課程改革首先需要的是教師教學策略的改變,教學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這種新課程改革雖然是一種新的教學挑戰,但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傾盡全力對此進行研究,進行創新,數學教學發展也應該對此予以側重。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開展數學教學
學生興趣培養和學習習慣培養應該是新課程標準開展的關鍵,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現代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能源”,這是贊可夫的論點研究,他還指出“興趣是發展智力的原動力”。這些論點也應該是現代教師對教學的頓悟,從生理角度來分析,人一旦對外界事物感興趣,就會刺激大腦皮層,從而形成對事物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以人們生活中的“吃食”來看,喜歡吃的東西會胃口大開,但是遇到不喜歡的東西,看到就會有反胃的情況發生,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反應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初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就知識的構建來分析,初中數學知識學習重點側重對知識的應用,但是缺少了小學數學中的具有童趣的趣味性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科特征,從學生更感興趣的生活事物入手,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引導教學。以教學內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為例,我將課堂的開展放在了學校的籃球場上,讓學生親自實踐“從一個角的頂點,用什么樣的走動方式,才能在最短的距離內到達鄰角的頂點”,情境的設置一下子就能幫助學生找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定論,同時他們對這一定論也有了切身的理解,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二、立足于課改,開展教學
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側重點,新的教學模式要不斷發展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新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新型課堂教學的開展,要求學生主動開展學習,要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的開展過程中,要擔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新角色,以朋友式的相處方式與學生一起進行交流和學習,摒棄教師主宰課堂的方式,尤其是在數學推理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發現規律,指導并幫助學生將其用于數學解題的過程中,教會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以此完成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新課程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正視自己的身份,作為教的主體,教師首先要融入課堂教學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引導和指導,以此把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不是讓學生“自由自在”主宰課堂。數學課堂往往會教學一些定理的產生過程和一些公式的推導過程,而這些過程的教學單憑學生的死記硬背往往是行不通的,并且機械記憶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聊而放棄學習,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學生的“親力親為”,讓他們的推導過程促進他們的記憶過程,以初中數學的證明題為例,單單閱讀題目要求是無法正確解題的,因此解題的過程,我首先要求學生依據要求畫圖,然后針對圖形進行思考,如果還不能找到解題思路,可以和同伴一起探究,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動手的時候就已經參與其中,開始享受畫圖的樂趣,而合作探究也能讓他們對學習思維予以拓展,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課堂活動的“活而不亂,亂而有序”,教師的作用除了監督之外,還應該給予相關指導,幫助學生排除阻礙,推進課堂學習的深入。
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開展教學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數學學習應該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效率與他們的思維運轉的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再有數學學習的邏輯性在初中數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數學課堂的開展,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還應該側重對學生學習邏輯性的培養,做題是為了讓學生總結數學規律,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以“直角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教學為例,我出示題例:3和4分別是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然后求第三邊長。學生看到題目之后,直接依據勾股定理非常肯定地得出了5的答案之后就沒有了反應,在這個時候,我適時提醒:4可以作為斜邊嗎?這樣的話結果是什么?學生這才接著進行計算,最后得出了的結果。這道題其實考查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審題的細致性,然后借助這道題,我對學生提出了今后做題的建議:養成多方面、多角度審題的習慣。
總之,我們已經進入了教學的新時代,新課程改革正在呼喚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初中數學課堂的推進,要求數學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并將其貫穿于自己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適應新身份的改變,不僅做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同時還要做好新課堂評價者的身份,一切活動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讓學生在舒心的、享受的、有興趣的課堂氛圍內,完成數學的有效學習,為他們今后能順利步入社會生活鋪路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