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芳
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薄弱,需要老師的引導并且加以培養。道德與法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范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衡量學生道德素養的一大準則。如果不加以重視道德與法治的培養,就會導致中學生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甚至與社會脫節。在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書本知識與實際事例結合起來,讓初中生在老師的培育下自然而然地養成道德與法治意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新對策
初中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的關鍵階段,因此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大綱的要求下,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將教導學生提高道德素養作為根本目標,培養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的認知,這樣不僅符合課標的要求,還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道德意識。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老師要以此為基準,改善傳統教育的弊端,為學生考慮,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一、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方面的認識還比較淺薄,在這個階段,就需要老師對其加以引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十分必要,學生在初中階段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對其成長有很大的不利。初中生的性格多變,在這個階段老師要多加教導,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重視法律的重要性。中學階段的孩子沒有老師正確的指導,會出現學壞的情況,這大多是因為初中生缺乏法律意識,很容易因為不在意而鑄成大錯。因此初中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就必須得到重視。好的法治教育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道德素養。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在生活教育的基礎上以學生為本進行的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改變傳統的刻板教育,用輕松有趣的方式讓課堂變得有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大綱的要求之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素養。
二、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內容脫離實際
在當今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課程設計中,有些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老師沒有真正了解這門學科,在課上講解的過程中,也沒有切合實際,在講解時往往會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不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進行針對性的備課,雖然能夠讓學生明白課本知識,但是不能進一步理解到更深的程度。
2.形式刻板無趣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應該符合初中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形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沒有對這門學科有充分的重視,僅僅是以課本知識為基礎,照著課本中的內容來上課。這樣的課堂缺少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樣的形勢下,就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視度也就不高。
三、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誤區的分析
在大綱的要求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依據課改的要求做出改進。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許多老師已經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符合當今教學的發展,需要做出調整,以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具體分析如下:
1.技能掌握不足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老師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一味地把課本內容教予學生,不注重技能的傳授,這樣長期的教學,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技能知識。與此同時,學生的精神方面也得不到滿足。并且許多老師認為技能的提升不重要,在這樣的錯誤的認知下,學生越來越忽略技能的提升,從而導致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難以進步。
2.不能引經據典
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老師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組織學生的課堂教學中,舉出大量的視頻事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學生思考掌握。但是這樣的事例太多,老師不能提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事例,致使初中生在許多的事例中得不到提煉,不能進行深入思考,也就不利于這門學科的掌握理解。
3.過分推崇探究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中,老師一味講解的方式已經不再適應課標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探究性學習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探究性學習逐漸獲得了認可。學生在這種方式下能夠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從而能夠有效地吸收所學的知識。雖然這種學習方式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過分的推崇就有了弊端。而在當今的課堂上,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探究性學習方法,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的教學,就導致學生產生厭惡,不能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
4.思想刻板傳統
初中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還較為缺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這門課程的思想還較為傳統,老師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比較淺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并且在這方面的教師資源還比較缺乏,由其他課程的老師來代替,不能使學生得到應有的教育,這就導致了教學質量下降,無法讓學生提高法律意識。與此同時,在當今階段,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增加了許多以往沒有的知識體系,老師若是不能提升自己,就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教育要求,使得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提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質量就會受到影響。
四、教學方法的創設
在當今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注重大綱的要求,在新課標的引導之下,道德與法治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更為有效的方法來提升教育水平,做到真正提升初中生的法律素養。提出了以下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好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老師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基于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老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并且加以深度思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在選擇教學情境時,老師要以生活為基礎,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熟悉感,進一步融入情境之中更好地學習,進而更好地融入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網絡在當今的利用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展現出以網絡為主題的視頻資料,以便學生對網絡的主題產生興趣,然后通過課件展現主題思想,在視頻的基礎上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網絡的利弊。接下來老師可以提出相應的與主題相關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輕松愉悅地了解所學內容。
又如在“認識自我”的學習中,引入逞強的青蛙的故事,在學生聽后提出青蛙為什么會死?讓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指出青蛙因為逞強而死的后果,引出課程主題:全面地認識自己。
2.推進課外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在當今的教學中,不僅需要在課堂中的學習,還需要老師以生活為基礎,開展合適的課外實踐活動。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有些知識通過課堂無法讓學生完全理解,為了學生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提高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老師應該對應地開展合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有參與感。在實踐中,老師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其中,利用道德與法治的觀念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要做到真正地讓學生得到鍛煉,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老師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設置與學生相符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增強學習的動力。
3.生活化做積淀,掌握相關學習內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老師應該在新課標的引導之下,以生活化為基礎進行教學改革。具體老師可以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做起。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沒有參與感,不能以生活為媒介來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倦怠,對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這就需要在教學方式上做出改變。所謂的教學方式,就是師生進行交流的手段,而教學的生活化又是當前的教育理念。一個完整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有課前準備,課上知識攝入,老師提出問題并且解決。教學方式的生活化就是指老師在課上運用多媒體設備、信息技術等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更需要合理利用這些方式來輔助教學。以生活化入手,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教學過程中課程的設計是老師需要考慮的核心內容,要促進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老師就要做到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然后以生活中的細節入手來設計課程。讓學生能夠在課上通過與生活中小事的聯系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掌握所學內容。
4.注重創新改革,推動教學進程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風格,以大綱為基準,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進行轉變。老師應該以學生為本,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轉變,在課前準備中,老師要深層次地理解課本內容,并且加以延伸,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來更好地準備。在課上,老師要注意把課堂交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且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充分提出自己的想法。還要播放相關的視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育工作者還要定期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去其他學校聽課來充實自己,去粗取精,讓自己進步,才能更好地教學。
在當今的教學中,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關注逐漸提升,這門課程的改革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全國各地的中學都開設了對應的課程,學校也重視對有關教師的專業培養,對其進行培訓提高。學校要明確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的重要性,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對課程的創新改革也要落到實處,通過組織老師到示范地點進行學習來提高專業素養,從而保障教學質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課程能夠有序進行。
總而言之,在本文的分析之下,能夠進一步看出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對于初中階段的重要作用。因此,學校應該對其給予充分的重視,了解其具有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就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學習提升,改變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真正提高這門學科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康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66.
[2]傅國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拓展式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2017(10):128-130.
[3]齊笑蕾.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
[4]李海生.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洋溢生活的陽光[J].新課程(中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