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廣泛存在于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不懈發展的必備品格。
關鍵詞:學習習慣;必備品格;存在問題;研究策略
一、學習習慣的內涵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語文學習習慣則是在語文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學習者在語文學習活動特征和方式上表現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為傾向。它廣泛存在于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調查簡述
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師生座談,調查資料顯示,發現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學生存在做題不仔細審題、讀書不動嘴、上課不記筆記等不好的習慣。不仔細審題比例為87.2%,讀書不動嘴占85.1%,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愛記筆記占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這些百分點可不能小看,若不及時矯正,這些數字還會變大。因此,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使語文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邊讀邊思考的習慣缺乏。語文是語言與文字的結合。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語言的美感要通過讀才能體會出來。通過邊讀邊思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通過調查發現:上課有疑問,偶爾回答問題的占42%,從不回答問題的占21%。
分析考試的錯題發現,有些學生缺乏朗讀技巧,不會審題,以至于影響做題。因此,教師要多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主動作業、課前預習、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占71.4%,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做的約6.6%。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講究衛生、愛勞動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美德。因此要重視對學生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進一步培養。
主動查字典,扎實打好語文基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遇到不會識讀的生字,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查字典的習慣。調查發現:學生能主動查字典的占96%。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字典的重要作用,體驗字典這位“不開口老師”的魅力,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為什么要學會查字典的道理。在語文學習中,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學生就能主動識字。
三、存在問題的因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因素
近幾年農村打工經濟的興起,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給親戚照看,未能盡到監護的職責,忽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再加上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低,缺乏表率作用,忽視了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父母缺位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保護傘。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工作的不穩定性也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教育無法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每一學年都在換老師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導致有些老師抱著“反正明年也不是我教”的思想,得過且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自然也就不會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了。
3.社會方面的因素和學生自身的因素
現在社會中一些不適宜少兒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對小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形成有負面影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下降,一些學生身體或者生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無法堅持或者無法安心學習的現象明顯存在,嚴重制約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培養愛讀、多讀、讀好書的習慣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家長在家多閱讀,可以對孩子愛讀、多讀書、讀好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和家長要鼓勵孩子與書交友,培養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興趣。學生只要對讀書有了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愛上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校里,教師要營造閱讀的文化氛圍。在班上,可以布置一個角落,精心選擇一些圖書進行好書推薦,讓學生有書可讀。在班級墻壁上,可以制作一些好書的簡介,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興趣引到讀書上來。
其次是利用課余時間,做到師生共讀,指導學生讀書、學習,和學生一起讀書,耐心傾聽孩子談書中他認為有趣的內容,與學生一起扮演書中的角色,交流讀書體會,使學生經常體驗到“書”的溫暖,對“書”產生親切感、依戀感。
在家里,也可以父母和學生做到親子共讀一本書。家長多讀書,多與孩子交流書中的內容。讀完書后,可以讓孩子講述書中的故事情節,分享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讀書越來越有興趣。再次,不動筆墨不讀書,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好習慣,對于書中的好詞好句,特別棒的內容可以做一些摘錄,結合書的內容可以寫一寫讀后感等。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豐富學生詞匯量同時,吸收優秀作品的寫作方法,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專注傾聽的習慣
學生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學會與人交流的方法。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從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開始。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應突出有效性。老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還要關注最基本的學生聽力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學會傾聽的作用不亞于發言。課堂是學生學習各種知識和習得技能的生命場。無論他們采用什么學習方法,“聽”是必要的先決條件。教育心理學家對人們的一系列交流活動進行了研究,發現45%的人的交流方式是傾聽,30%的人說話,16%的人閱讀,9%的人寫作。這一系列的數字告訴我們,人們把一半的時間花在傾聽上,傾聽是人們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一個人是否會傾聽直接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在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想表現自己,敢于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場面是“異常活潑”,但忽視別人的發言而不善于聆聽,這樣的課堂不是有效的課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自己的“操作”,聽不懂、聽不明白老師的問題,不能有效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這樣的課堂怎么能有效呢?更不用說教學的效率了?學生通常喜歡別人傾聽自己的意見,而不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尤其是在低年級。為了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教師應該樹立榜樣,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傾聽”,培養學生形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為什么要傾聽和知道怎樣有效傾聽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內容,學會思考,學會傾聽,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傾聽。在聽別人發言時,要關注發言人的神態和體態語言,以便具體一些。如果別人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應該微笑并點頭表示贊同。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要讓學生明白,傾聽別人的發言要聽出要點,聽出主要問題。哪些是我們需要理解的內容?哪些觀點與我的觀點不一致?在傾聽時,要引導學生在大腦中多問“為什么”。只有使學生養成了傾聽的習慣,學生的學習才會更有效,傾聽質量越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越高,獲得的情感體驗也就越深刻。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有許多好處。在傾聽別人的發言時,我們應該尊重別人。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坐著或站著,用我們的眼睛看著演講者,靜靜地聽著,而不打斷他。這是一種傾聽的禮貌。此外,我們還可以把聽力和口語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聽力習慣。聽和說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結合。傾聽的目的不僅是傾聽,而且是通過說話來表達傾聽的能力。只有仔細聽,我們才能說得準確。“說”不只是為了自己,所以要注意聽和說的結合,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聽力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有效的提醒也非常重要。
3.增強快樂學習、珍惜學習時間的觀念
學習越快樂,學生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強。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成功的體驗。
科學家楊振寧老先生不贊成學習是“刻苦”的。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反而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學生帶來快樂,那么學生一定會喜歡學習。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低年級開始激發。年齡越小的學生,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這時的學習興趣就像小小的火苗,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后成為熊熊烈火。學習就要能苦中尋樂,“不做作業”是小學生中較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在辦公室里,我們經常看見科任老師、班主任對不交作業的學生進行批評,有時還會請來家長,經常看到老師們用談話、說教的方式去改變這種不良行為。仔細觀察,每班經常不交作業的就那么幾個,他們都消耗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大量精力,更有甚者用家長的話說是提醒一下寫一個字。及時完成作業這種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和其他學習習慣一樣也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其實這些孩子有些就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邊寫邊玩,缺乏又快又好的意識。教師可以讓家長規定其作業的時間,如果能及時完成,適時地獎勵一定使孩子信心倍增。課堂上如果能做得又快又好,老師的鼓勵并貼上五角星,全班羨慕的目光,是最有效的良方。體會到其中的樂,學習就有了動力。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學生能否及時完成作業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及時完成作業習慣的形成,對于成人來說,常通過有意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覺地實現,對于兒童,由于其自覺性不強,自控意識和能力較低,要依靠外界力量,主要是通過教育培養方可達到目的。作業的完成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作業既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通過作業教學,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自然產生新的學習欲望。
總之,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形成的。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抓手,促使學生形成有效學習的必備品格,不斷沉淀語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