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芳
摘 要:對于小學班主任教師而言,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小問題”、冒出一些“小苗頭”以及出現一些“小錯誤”等。事實上,這些“小問題”“小苗頭”和“小錯誤”等正是班主任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在培養學生習慣方面要‘小題大做、在規范學生言行方面要‘小懲大戒和在塑造學生品質方面要‘小癡大黠”等三個方面,淺顯論述一些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以及塑造學生的高尚品質等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班主任工作無小事。對于每一位小學班主任教師而言,為了切實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必須要從小處著手。
部分班主任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習慣、言行舉止和思想品質方面的“小苗頭”“小問題”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誤認為這些“小苗頭”“小問題”等對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絲毫影響。殊不知,正是這些“小苗頭”“小問題”最終會發展成為阻礙班主任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絆腳石。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實際,淺顯論述從“小處”著手,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在培養學生習慣方面要“小題大做”
巴金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同樣,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各種壞習慣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夠形成的,而是在經年累月中逐漸形成的。為了杜絕學生形成各種壞習慣,教師必須要將各種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
學生在形成各種壞習慣之初,總是會暴露出一些不良苗頭。如果教師能夠迅速“掐滅”學生的這些不良苗頭,那么,學生也就不會形成壞習慣。相反,如果教師對于學生的各種不良苗頭視而不見的話,那么,這些不良苗頭最終就會發展成為壞習慣。因此,班主任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小題大做”。
比如說,部分小學生上課總是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從短期來看貌似是“小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小問題”最終就會演變成不良習慣,進而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會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班主任教師要專門針對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開展“大整頓”。
正因為班主任教師在培養學生習慣方面“小題大做”,所以學生就會遠離壞習慣,逐漸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
二、在規范學生言行方面要“小懲大戒”
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班主任教師通過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就可以將養成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德育內容落到實處。在規范學生言行方面,班主任教師務必要努力做到“小懲大戒”,即班主任教師對于學生在日常行為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小問題”“小錯誤”要及時懲戒,切不可聽之任之。如果班主任教師對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小問題”“小錯誤”視而不見,那么,久而久之,這些“小問題”和“小錯誤”最終就會釀成大錯,變成大問題。
比如說,在班級中,說臟話、在課間追逐打鬧等這些在言行舉止方面的“小問題”比較常見。為了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教師必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出現各種“小問題”或“小錯誤”的學生進行懲戒,如讓他們在全班學生面前認錯等。
得益于班主任教師在規范學生言行方面的“小懲大戒”,學生就會及時改正小錯誤,解決小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三、在塑造學生品質方面要“小癡大黠”
“小癡大黠”,是指要小事糊涂,大事聰明。因為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務,所以德育也就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對于班主任教師而言更是如此。塑造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是班主任工作的頭等大事。既然如此,班主任教師在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就絕對不能假糊涂,必須要真聰明。對于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暴露出的一些不良苗頭,班主任教師一定要“抓住不放”,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苗頭及時“掐滅”。
舉例來說,有時候,班級中的學生會有一些“小偷小摸”的現象。對于這些“小偷小摸”的現象,教師切不可假裝糊涂,教師要采取一種合理的方式讓這些“小偷小摸”的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種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成年之后,再犯這樣的錯誤,甚至會成為違法行為。
由此可見,班主任教師在塑造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小癡大黠”能夠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能夠在假糊涂、真聰明中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總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因此,為了切實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教師也必須從瑣碎處入手,從細微處入手,耐心細致、一絲不茍地解決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小問題”“小錯誤”“小苗頭”等。如此這般,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的言行舉止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等,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也就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鳳友.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與技巧的探討[J].網友世界,2014(2):140.
[2]楊陽.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