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勝潮
摘 要: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品質發展是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既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閱讀寫作教學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從閱讀寫作教學的可行性出發,立足教材,試圖講述如何在閱讀寫作課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關鍵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思維發展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自2014年以來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詞。隨著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日臻完善,英語教學如何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日漸清晰,思維品質首次上升到英語課程目標層面,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英語課程總目標中也提出既要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語言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發展。畢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生才能在以后學習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寫作被認為是最難的,因為寫作是學生語言綜合水平的體現,是語言邏輯、語言習慣和語法結構的綜合體現,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重心往往在語法、聽說和閱讀等方面,對寫作教學的重視不足,又缺乏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認為寫作教學投入時間長但教學效果差。那么,怎樣才能在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率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呢?大量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研究發現,大量的閱讀能保證語言的輸入,但為了幫助學生從輸入到寫作輸出的轉化,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材料,挖掘其中的知識點,設計讀寫結合的活動,使學生把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去,真正實現在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閱讀寫作教學的可行性
中國唐代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言道破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多讀書,把書讀透,在寫作的時候就能運用自如,如有神助。由此可見,閱讀對寫作的影響是極其深遠和重要的。
1.理論支持
20世紀,Krashen提出著名的“輸入假設”,指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不可或缺的,大量的輸入是習得語言知識的有效辦法。輸入假設的核心是學習者輸入的語言滿足以下條件:(1)可理解性輸入;(2)輸入略高于已知語言水平,表現為“i+1”。依照“輸入假設”,閱讀是進行語言輸入的過程,而寫作是進行語言輸出的過程,只有在足夠的輸入量后,才可能會有好的語言輸出。由此可見,語言的習得和輸出是建立在足夠量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之上的,好的寫作也是建立在廣泛的閱讀基礎上,只有足夠量的閱讀,才能寫出好的篇章。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支架理論”,認為要首先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架”,使學生逐步掌握這種能力并樹立信心之后再撤去“支架”,學生就能獨立地解決問題。“支架理論”能很好地解釋閱讀對寫作的影響,閱讀的文章就相當于“支架”,通過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分析,學生能夠掌握其中的語言表達和寫作特點,進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所以,教師在指導閱讀時不僅要帶領學生獲取事實觀點、主旨大意等相關信息,還要讓學生關注文章謀篇布局策略、修辭手法、詞語使用、句式選擇等寫作技巧方面的相關理論和特點,為后續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束定芳等人(2008)曾對閱讀教學提出以下要求:(1)教師要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策略;(2)教師應向學生強調體裁和文體,以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文體。黃遠振等(2010)也對閱讀教學目標提出以下觀點:(1)教授學生詞匯和一定的語法規則知識;(2)培養學生語篇結構知識和語篇意識;(3)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意識;(4)培養學生的語篇邏輯性和邏輯判斷的能力;(5)使學生掌握快讀和細讀的閱讀技巧從而對語言知識更好地把握,掌握閱讀的學習策略。
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做到以上教學要求,那學生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對學生而言,在閱讀寫作教學中,既有語法、詞匯、語篇等知識層面的增長,還學習到了寫作策略和寫作技巧,在內容上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這樣學生就能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有話能寫。
2.教材為橋,連接閱讀和寫作
在英語教學上,閱讀和寫作分別對應輸入和輸出階段,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大量高質的輸入才是輸出的保證。所以閱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英語寫作的質量和水平又能真實反映閱讀教學的效果,而且寫作也是對閱讀所學知識和技巧的鞏固和加強。如果只讀不寫,長時間后知識就會被遺忘,只寫不讀,又會言之無物,言之不鑿。既然閱讀寫作教學對學生有幫助,那我們讀什么,寫什么?去哪里搜集素材?筆者認為教材為我們提供很多真實地道的素材,教材中的閱讀和寫作具有很大關聯性,都是對同一類材料進行積極思維加工,能夠連接起閱讀和寫作,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流溝通的橋梁。比如,人教版“Go for it!”雖然教材中的寫作任務自成體系,但是絕大多數與前面的閱讀語篇相關,其寫作話題和文體特征與閱讀語篇類似,是模仿性寫作。而且,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寫作,教材還采用了過程寫作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用英語構思,形成合理的寫作思路,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還有助于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寫作“支架”,降低寫作任務難度,減少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焦慮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二、在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方法和策略
1.讀前預熱,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原有知識儲備
每個學生的腦袋都不是“空的”,每個學生都是帶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進入教室的,這些“已有知識”其實就是一種教學材料,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新文章之前要充分挖掘這些已有知識中的有利因素,使其能為新知識服務,完成信息的轉化和增長。但由于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各不相同,教師在導入時就要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不同潛能,爭取實現學生信息差之間的相互補充。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經驗入手,設計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話題討論,喚醒其已有知識和經驗,并樂于與他人分享,既能將舊知識和所學新知相結合,也能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快速進入狀態。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 6 2b是一篇與籃球有關的文章,教師在設計導入時就可以先展示幾張籃球明星的照片,也順便加入幾張班級擅長籃球同學的照片,提問學生想到哪項運動。Do you know them?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明星效應加上班級同學效應,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能夠積極融洽地馬上進入狀態。然后讓學生結對或者小組討論:Do you like basketball?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port?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就是激活學生已有相關背景知識,完成學生間信息的交換互補。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某些籃球明星,有的學生對比賽規則有所了解,通過討論就能讓學生表達自己知道的信息,還能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知識,有益于學生之間的友誼發展,情感交流。
2.讀中有效設計問題,發展學生多重思維
閱讀的過程首先是一個信息捕捉、加工和轉化的過程,讀者能將看似孤立的文字相互串聯,以語言為媒介,理解作者的思想并建構自己的內容,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讀者背景不同,對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也各不相同,而且,學生由于原有知識的差異,閱讀的速度和質量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梳理,整理出一條清晰明朗貫穿始終的主線,幫助學生更快速全面地理解文本。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文章體裁,從時間順序、地點順序、情節發展等角度設計問題,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抓住文本主線,不僅對文章內容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對相關體裁寫作特點和技巧也能有所了解。
比如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 5 Reading 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介紹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如孔明燈、剪紙和泥塑,包括它們的制作工藝、制作原料和象征意義等。這篇文章一個重要的閱讀策略就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先總體介紹,再細節描寫。文章一共有四段組成,其中第一段點題:Each different part of China has its own spec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二三四段分別介紹sky lanterns,paper cutting,和Chinese clay art,在語言結構方面復現了be made of, be used, be seen 等表達工藝原料的表達方式,也出現symbols of happiness, symbols of wishes for good luck等表達深刻象征的語言。教師在教授這種說明文體的時候,顯然top-down的教學模式比bottom-up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文章結構特點,學生寫作思路也會更加清晰。
3.合理設計板書,形成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是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在19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圖式工具,是大腦內部思維“圖譜”的外在表現,更簡單地說是一種新型筆記方法。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將放射性思考圖形化,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從而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互聯網教育和信息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板書似乎正在被PPT、視頻等先進的教學工具替代,不過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教學重要的工具——板書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將板書設計成直觀簡潔“思維導圖形式”,讓學生真正在大腦中形成圖示,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覷。
4.以讀促寫,鞏固思維成果
教師要求學生以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為范文,寫作前注重詞匯、句法、連接詞等的整理,把閱讀所學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寫作策略運用到寫作中。研究表明短期內以讀促寫模式能為英語寫作提供更好的語言輸入,為輸出搭建圖式和寫作支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而且,學生在學習中能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愿意整理范文中的好詞好句以及文本結構寫作的特點,并積極運用到寫作中去。但是,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還需要教師把發展學生思維的理念貫穿到每節課,并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學生,幫助學生逐步提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想要發展學生思維,每位教師都應該先從身邊的教材做起,鼓勵學生多讀、讀透、讀懂,并將所學運用到寫作中,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可理解性相關閱讀,積極思考,活學活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