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盛林
摘 要:主要從培養集體榮譽感、打造和諧班級氛圍、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以及挖掘學生特長這幾個方面,研究了中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方法,希望能以此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中學;班級管理;積極心理學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班級管理是一項極為基礎和關鍵的內容,能為學校的教育開展工作帶來有效保障。對此,各班主任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促進中學生的素質、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養成,使學生成長為有用的人才。
一、幫助學生養成集體榮譽感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發掘出人類潛在的建設性力量,培養人的積極品質,并帶動個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在實施中學班級管理時,也應當積極運用這一心理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其能夠為班級和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剛開始建立班級的時候,由于學生之間相互都不熟悉,可能會由于一點小矛盾就吵架或是打架。對此,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學會團結友愛。班主任應當對學生進行開導和教育,在新生剛走入校園時,就可以召開主題班會之類的活動,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習慣是好習慣,什么樣的行為是好行為,這樣可以有助于班級團結,確保學生能夠分辨是非。另外,班主任還要把握好學生的自我養成,可組織一系列帶有趣味性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培養其責任感和榮譽感。
二、打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而積極心理學中也提出,要培養目標成員的興趣、滿足感、愉悅感等。作為班主任,首先應當在班級內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若是出現錯誤的輿論,對班級良好班風的建設是十分不利的。中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出現盲從等現象,所以必須要帶領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讓其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自覺遵守。其次,要給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可以在班集體中挑選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讓其他學生以其作為榜樣展開學習,并努力趕超。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給學生建立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敢于挑戰困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還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缺少了競爭機制的班級是沒有活力的,學生只有在競爭氛圍中才能培養出危機感,進而更加努力地突破自我。班主任鼓勵學生競爭,可以在班級內營造出活力十足的學習風氣,激發學生的斗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以看出,若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那么便能夠更加輕松地面對壓力和挑戰,即使處在不利的環境當中,他們也能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所以。班主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其端正學習態度,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首先,班主任應當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件,讓學生培養起積極奮斗的意識,或是帶著學生來到博物館與科技館中進行參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其次,要讓學生從“苦學”變為“樂學”。有不少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教師就要轉變這一觀念,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快樂和魅力。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這一尺度包括了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且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量也要適度,要多給予學生一些情感方面的激勵,少一些批評。最后,還要讓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中學的教育不僅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具體方法,不單是要從整體角度進行指導,還要對學生的個體進行教育。比如可以在班上組織經驗交流會,讓學生能夠充分借鑒其他同學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挖掘學生的特長
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僅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改掉自己的缺點,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挖掘出學生潛在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中學生也是如此,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有的學生學習較差,容易對自己缺少信心,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在平時的工作當中,班主任要多觀察這部分學生的行為,找到他們的特長和閃光點,培養這部分學生的信心與自豪感。比如有一位學生成績較差,上課時經常開小差,不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有一次教師在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時,發現這位學生的記憶力其實很好,在短時間內就能背下一篇課文,于是便鼓勵學生說:“你的記憶力非常好,只要認真學習,認真聽講,絕對能夠考上一個好學校。”之后,教師在課上經常提問,并鼓勵這位學生,逐漸地培養了該學生的自信心,讓其在成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步。
五、打造和諧師生關系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師生關系對實際管理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只有在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下,教師才能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引導學生正常進行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管理好班級事務。否則的話,學生不會聽從教師的教誨,甚至可能悖逆教師管理命令,嚴重影響實際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充分意識到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意義,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和溝通,讓其他教師能夠在課堂內外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自己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致力于和學生共同打造良好關系。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必須要以師愛去關懷學生,打開學生的心靈,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與代溝。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班主任都應該以親切的微笑與言語對待學生,給予學生親近溫暖的良好印象。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還要深入學生之中,結合學生年齡段心理特征,了解學生興趣愛好與心理狀態,和學生打成一片。另外,班主任還要注意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包括生活中的,學習上的和心理上的。故而班主任需要隨時關注學生狀態,一旦發現學生遇到各種問題,都應當及時給予幫助、點撥等,這樣能夠有效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當然,班主任還需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平時的表現、學習成績等因素而偏袒或針對某位學生,而是要用以事論事的態度處理與學生相關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教師存在偏心的情況,也會更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六、積極鼓勵學生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積極的暗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心態的重要基礎。因此在中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自豪感,從而促使其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并配合教師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因此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學習方面,班主任都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如此一來,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反饋,從而配合教師約束自己、認真學習、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每位學生的長處都有所不同,班主任應當盡可能多地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和鼓勵,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并形成積極心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夸獎可能會令學生迷失自我,并使其形成自矜自滿自大的心理,反而會導致其不愿意聽從他人意見,影響班級管理。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時,必須基于既定客觀事實,把握好積極評價和鼓勵的度,不得對學生進行不合事實的評價。如學生體育能力較弱,也沒有努力進行體育鍛煉,更沒有獲得進步,班主任卻評價說學生體育水平有所提升,反而容易產生負面效果。
綜上所述,在采用積極心理學開展中學班級管理時,應當幫助學生養成集體榮譽感,打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并全面發掘學生的特長,確保學生能收獲更好的學習成果,實現健康、順利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黨潔.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特色班級創建的研究[J].學周刊,2018(33):166-167.
[2]姜海洋.積極心理學在新生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職業,2018(28):50-51.
[3]劉長林.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遼寧教育,2018(1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