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玉忠
摘 要: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其中對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認知,一些教師認為就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就可以了,實際上這是認識的短視現象,一堂物理課要達成情感目標,必須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融情入境,學會分析,深入探究,用具體的帶有個性情感色彩的學習行為夯實主體地位。因此,將體驗式學習引入物理課堂中,既是對教學的一種優化,又是進一步的情感深化,實現了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物理;體驗式;探索
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但對這一目標的認知,一些教師認為就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就可以了,實際上這是認識的短視現象,一堂物理課要達成情感目標,必須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融情入境,學會分析,深入探究,真正從學習過程中觀察、體驗、感悟、分析、探究與總結,在一系列的學習步驟中用具體的帶有個性情感色彩的學習行為夯實主體地位。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物理課堂基于體驗的情感教學作一闡述。
一、語短情長,撥動心弦——找準體驗學習的切入點
初中物理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情境,走進物理世界的興趣,有賴于教師采用科學恰當的教學方式。當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出發,找準體驗學習的切入點,也就意味著“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學習情感增溫,勢必能夠去主動地接觸和觀察相關的教學內容。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也要學會巧引妙導,精講精練,通過精煉語言,巧妙施策撥動學生心弦,找準體驗學習的切入點,如在電磁鐵教學中,就電磁體與永磁鐵的性質對比,教師用了一句詼諧又不失科學性的話——“電磁體拿得起,放得下”,精煉語句,卻也道出了電磁體的性質。學生初聽是一種趣味,繼而產生“為什么電磁體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呢?”學生的情感便在這一精煉語句中得到催生,由此也產生對電磁體性質的了解欲望。實際上,教師獨具匠心的道白體現出“四兩撥千斤”的用意,恰恰找準了促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切入點,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情感產生化學效應之后,順勢引導學生反揭電磁體的性質,并借助實驗讓學生繼續加深體驗探究電磁體的本質屬性。
二、挖掘素材,尋找軌跡——開發體驗學習的新思路
科學家對物理的探究充滿了曲折與艱辛,但正是因為物理獨具魅力的美深深吸引著眾多的科學家,也使他們用飽滿的熱情不懈探索,為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就要摒棄本本主義與生硬灌輸,將那些滲透著各種與物理研究息息相關的訊息一同傳遞給學生,如引導學生對科學家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進行體驗,這其中包含有物理學家的情感投注,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源遠流長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充分體驗物理的魅力與精彩。如教學《歐姆定律》一課時,教師并沒有沿著傳統的“提出控制變量法—實驗探究規律—揭示規律—得到結論”這一路徑進行,而是另辟蹊徑,圍繞“為什么會想到控制變量法”這一問題作為引子,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穿越時空的“真實”情境,對歐姆的研究過程進行播放,引導學生跟著歐姆研究思路一同去探究與發現,最后用簡單的公式表征出這一復雜的物理現象,讓所有的紛繁歸于最終的簡單,從而讓學生領略物理的探究之美和簡單之美。改變慣常思路,引導學生切身體驗物理原理之由來的“蛛絲馬跡”,這是學生與教師、與物理知識情感融入的有效落地,讓書本知識不再顯得生硬,而是具有鮮活的人文氣息。
三、親身感知,學以致用——提升體驗學習的生活化
學生親身感知和獲取物理知識的過程,其樂趣高于知識本身。由此,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產生這一樂趣,則需創設多元化的體驗情境,從而引導學生融情入境,開展廣泛的體驗學習。生活是提升體驗學習的“利器”。生活處處有物理,這就拉近了學生與物理知識間的距離,學生樂于體驗,樂于學習,從而拓寬了體驗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如教學完《摩擦力》一課,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刻體驗這一物理概念所包含的實際意義,教師組織了一場拔河比賽,學生分組進行,一番激烈角逐之后,學生興高采烈,此時教師向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相關知識能不能提高拔河勝利的概率?具體該怎么做?”有了親身體驗,學生在這一問題激活下的思維格外活躍,思考之后,紛紛認為:拔河時地面要保持干凈,最好穿鞋底光滑度低的運動鞋,每組學生都要身體后傾,拉直繩子……學生結合拔河經歷利用摩擦力知識得出相關結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他們總結的經驗再次進行比賽,以此來驗證結論是否正確。
總之,將體驗式學習引入物理課堂中,既是對教學的一種優化,又是對情感的一種深化,在對物理學習由淺入深地體驗中,所產生的學習情感也在層層遞進,對新知識的探索產生強烈欲望和持久的興趣,內在產生驅動力,積極調動思維,為解開知識的“內核”催生執著與探究意識,并在實踐過程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促其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盧海洋,郭憂,曹銣,等.初中物理和科學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4).
[2]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