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劍
摘 要:培養良好的品質和堅韌的意志,對小學生的今后人生有巨大的意義和影響。因此,以小學體育教學為載體,將品格教育和意志鍛煉融入其中,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優秀品格,為社會的進步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小學體育;意志與品質;培養
在德育盛行的今天,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已經成德育工作的重心,更是教師所關注的重心。學生具備良好的意志品德,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夠幫助其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以及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性格,在遇到挫折時幫助學生迅速調整心態,在困境中爬起,勇往直前直至勝利彼岸。介于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深知責任之重大,故將意志品質的培養滲透進小學體育教學中,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優良品格。首先設置體育競賽,利用緊張的競賽機制,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和正確人生觀;利用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創造友愛、互助的班級環境;通過體育游戲,讓學生在闖關的體驗中,克服困難,培養堅強的意志。
一、競賽機制,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
競賽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體育競賽的過程中,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設置適當的競賽機制,引發學生的競爭欲,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仰臥起坐”比賽,學生兩人一組,一個學生仰躺在墊子上,雙腿彎曲,雙手抱頭,另一名學生幫這名學生扶住腳,教師一聲令下,學生開始比賽仰臥起坐,要求姿勢要標準(雙手不得離開頭,雙腳不得離開地面,做起時胸部要貼住雙腿,否則視為失敗),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一組學生完成的次數最多。或者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帶領學生在廣闊的草坪上圍成一圈席地而坐,一個學生站在圈外手中拿著手絹,教師與其他學生唱“丟手絹”的歌曲,這個學生在外圈跑步,當唱到“快點快點抓住他”時,學生將手絹丟在一個學生身后迅速跑,被丟手絹的學生追這名學生,追上了二人要一起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關于體育的)比如讓做規范的深蹲動作,或者其他體育課知識,答上來回到圈中坐下,答不上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做10個標準的深蹲或其他動作。
二、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
事實證明,集體生活或集體活動,更容易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使用“小組活動”式教學,提高小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例如,在足球課上,教師為學生設立了許多“競賽”名稱,包括“遛猴”“帶球過桿”“混合接力賽”等,其中“遛猴”的游戲規則是讓學生圍成一圈,找出一名學生自作為“猴”,圍成圈的學生來回的傳球,中間的“猴”則負責搶球,若球被搶成功,則由最后觸球的學生上來做“猴”,由此循環往復;“帶球過桿”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的學生用腳運球,在運球的過程中面對障礙物(桿)需要繞著走,要求是呈S型運動,直到走到起點,再將球傳給下一個學生,最先完成為獲勝;“混合接力賽”同“過桿”差不多,但障礙物增多,學生按接力的隊形站在各自的起點,第一個學生要繞桿走S型路線傳給下一個學生,第二個學生將足球踢出并擊倒障礙物……最后的學生將球射進球門,最先完成組為獲勝小組。
三、過關游戲,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闖關游戲最大的優勢便在于“戰勝”關卡時的喜悅和滿足感,這更容易激發人的自信心理。因此,教師將這一思維延續下來,引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以此提高小學生的體育興趣,提升自信心,同時學生在克服一道道困難的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堅韌的性格和不服輸的心性。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體育器材進行“闖關游戲”,在賽道上設置一系列障礙,用鐵環做成5個“山洞”,學生要從這些山洞中爬出,待過完山洞后,拿起前面的跳繩,要求每個學生跳夠50個,接下來放下手中的跳繩走到下一環節“跳跳虎”,學生拿起手中的器材,腳不能著地,跳到下一個賽區,這個賽區要求學生拿起乒乓球和球拍,邊走邊顛球,要求是球不能掉在地上。接下來是最后一環節,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攀巖”,學生要翻越體育器材,再跑到終點,最先跑到終點獲勝。
綜上所述,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的“通行證”,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均衡發展。除上述的三點外,還可以通過教師自身的影響,使學生耳濡目染地養成良好品格,加強學生的體育訓練,采用積極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
參考文獻:
[1]韓慶.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8(20):55.
[2]陳連新.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