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商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強調基礎語文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始終強調德育的融入,堅持德育為先,以德樹人。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德育的內容也備受關注,合理開展德育,對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重要價值。立足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如何實現德育的滲透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德育的精髓,通過德育融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可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明確德育的意義,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推動學生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
一、靈活借助多元化教學方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
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的滲透,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要強調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合理引入。基于多元化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關注,讓學生能夠更好理解相關知識點,并能夠積極投身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在完成語文基礎知識點學習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德育素養。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渲染的方式,達成德育滲透的目的。以《媽媽睡了》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文教學上,借助情境渲染,讓小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加深對課文內容以及核心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在情境渲染的過程中,可以自然地滲透德育的內容,這樣讓小學生在完成語文課堂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德育的熏陶。此外還可以借助體驗教學法來完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比如在《掌聲》一文的教學中,課文描述了一位殘疾學生在教師鼓勵下,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用自己的行動贏得同學贊揚的行為。通過體驗教學,讓學生在課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真實體會到要關愛弱者、相互幫助的德育內涵。通過課文內容的排演,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人物的心境,在真實的體驗學習中,去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課文展現出的德育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元化教學方式,合理滲透德育,對提升小學生德育素養有突出作用。
二、結合閱讀以及寫作載體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巧妙借助閱讀以及寫作載體來實現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通過閱讀更多經典作品,引導小學生去對作品中弘揚的德育理念進行揣摩,并引導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展示自己對德育的理解,這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有積極價值。
比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材料的篩選上,要盡可能篩選更多貼近小學生生活,同時又有突出德育意義的作品,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或引入魯迅個人資料內容的閱讀。通過閱讀,讓小學生在閱讀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對魯迅先生的精神、品格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并結合魯迅先生的精神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結合行為對比,深入探尋魯迅先生的精神品格。基于此,讓小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閱讀材料內容的熏陶,達成德育滲透的目的。這對于改善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成效,提升小學生語文教學效果也有積極意義。在寫作教學中,小學生在寫作中的觀點表達,也可以充分展現出小學生的德育素養。所以也就要求教師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上,也要充分重視德育內容的滲透,推動小學生德育目標達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對于更好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效,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的融合發展有突出價值。而且借助德育的滲透,對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目標達成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完善評價機制深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通過不斷完善語文教學評價機制,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機制中,基于此推動語文教學的德育融入效果。德育本身是一種心靈的碰撞,是情感和理智的融合。在德育的實現上,有較高的艱難性和復雜性。所以為確保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全面滲透,應該結合教育要求,實現與之對應的管理和評價機制構建。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上,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學習以及生活行為觀察,結合學生的特點,基于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合理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對策。比如在評價機制構建上,既要關注學生的德育內化,同時也要強調學生行為評價,借助過程性評價對策的引入,讓教師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控和調整,強化德育品行。同時還要重視實踐評價,結合學生具體實踐行為對其進行評價,充分推動評價機制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效用發揮。
通過完善評價價值,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效果,提升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內容和比重都有積極影響,同時也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培養德育滲透觀念,實現高尚師德的出色培養。
參考文獻:
[1]魯潔.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
[2]闞洪梅.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華夏教師,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