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霞
摘 要:地球是人類賴于生存的家園,但人口劇增、水質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資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氣層變化等嚴重問題深深困繞著地球村中的每個人。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責無旁貸。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巧妙地將環保教育有機地滲透于各教學環節中,促使學生受到環保教育的熏陶。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展開論述,旨在通過語文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環境保護教育的熏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而廣泛的環保教育資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恰當地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直接或者間接地涉及了環保主題,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為例,其中有的是生動活潑的故事、童話,有的是抒情寫景散文,還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較強的說明文。在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文章時,教師可以適時地滲透環境教育。
例如,《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上的第一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錢塘江大潮的盛況,直觀呈現潮來前的人山人海,潮來時的萬馬奔騰和潮來后的風平浪靜。學生在欣賞課件中的圖片或者視頻時,就仿佛置身于觀看錢塘江大潮的人流中,切實感受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進而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當學生通過課件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感知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對大自然美的欣賞之情通過課文朗讀表達出來。學生可以個人朗讀,可以排火車朗讀,可以集體朗讀。在多種形式的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會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表達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生活實踐中積極踐行著保護環境的理念,那么學生就會將自己的這種思想寫作于文章中。因此,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適時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環境保護”為主題,展開寫作,寫作體裁不限,學生可以議論,可以抒情,也可以說明。教師可以結合最近的“山竹”“譚美”臺風事件,讓學生思考環境、發展的相關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世界上各種動物被環境所傷害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在直觀感知、深刻感受的基礎上展開寫作,讓學生真正地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融于自己的思想之中,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其次,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環境保護的文章,讓學生展開隨文微寫作。如《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課文講述了孕育華夏文明搖籃的黃河是如何演變成懸河的。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除了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黃河被污染的情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加深情感體驗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作讀后感。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時,心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以后要如何做,等等。
三、在口語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現代社會背景下,口語表達越來越成為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口語教學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口語教學中對學生適時地滲透環境教育。
例如,口語交際《說說我喜歡的動物》,要求學生運用普通話,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材課文作為開場白: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若干篇有關小動物的文章,如豐子愷筆下高傲的白鵝,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如白公鵝,如母雞等等。這幾篇課文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但是生活中肯定還有很多其他的小動物是你們所喜歡的,現在請你們把喜歡的小動物名稱及特點分享給大家吧。接著,教師就要通過多種措施引導學生積極發言。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多種小動物,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各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并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動交流。小組合作中,每一個學生都要講述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整個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試著闡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學生試著闡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在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形成熱愛動物的思想情感。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口語教學來適時地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一些保護環境的事情,讓我們的明天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周玉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與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9).
[2]王紅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之研究[J]. ?學周刊,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