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進入“后示范”時期的大背景下,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存在內生動力不足、體系建設的目標及標準不明確、信息化建設滯后、質量體系評價主體錯位等問題,對此,應牢固樹立質量文化理念和意識,努力形成切實可行的目標鏈和標準鏈,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建設,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形成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不斷提升我國高職教育質量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體系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經過20多年的長足發展,規模已發展壯大,在當前進入“后示范”時期的大背景下,全面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辦學質量已成為現代職業院校的工作重點。對此,教育部印發、出臺包括《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和改進工作制度的通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在內的一系列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文件,旨在促進高職院校構建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有效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化治理水平。
1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內部質量體系建設具有極強的外生性特點,即政府及外部相關職能部門推動該項工作的建設特點明顯,高職院校為提高自身教學質量而與外部保障組織或活動相配合建立組織與程序系統,進而完成教育質量保障的任務。[1]通過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上的探索實踐,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該項工作正在不斷往自發性、內生性的內部診改方向發展。
2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工作的不斷發展,有不少標桿性的高職院校脫穎而出,但多數院校在該項工作上表現出諸多問題,甚至還處在建設的起步階段。主要問題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 內生動力不足
我國教育改革模式長期固化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高職院校的規章制度也都依據上級教育行政單位的要求制定,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內部質量保證建設體系的主體,高職院校的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職工及學生都在質量意識和文化認同上存在極大的缺失,對學校目標、質量建設和管理的認識和評價也存在一定偏差。在這種相對落后的質量意識下,學校缺乏自我診斷與改進的能動性,導致我國高校當前普遍存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內生動力不足的現象。
2.2 體系建設的目標及標準不明確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目標及標準與一般性人才培養的辦學評估標準有所不同,并不是按照評估方設置的既定標準進行自身對標整改,而是由學校這一質量生成主體結合自身發展、社會需求、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等多重考量標準制定,并由學校這一需求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貫徹落實制定的標準。當前多數高職院校仍然無法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學校切實發展的建設目標及質量標準,多籠統或相似性地結合“十三五”規劃的大框架,粗線條地套用,針對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這5大主體各自的包括階段性和長期性的目標鏈與標準鏈設置的明確性不夠,目標的執行性及有效性還存在較大問題。
2.3 信息化建設滯后
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提出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五縱五橫一平臺”邏輯結構,其中“一平臺”指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這一平臺的數據采集往往是階段性的,而非實時的,無法及時將采集的數據形成系統的分析報告,反饋到學校領導層。同時,我國各高職院校普遍同時運行多個信息類系統,包括行政辦公系統、學生工作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教務網絡系統等,而這些系統大都各自獨立運行,呈現出一個個信息孤島,沒有形成可統一接口的數據鏈,導致在采集人才培養數據時,一個表格往往需要分發給多個部門各自完成,同時由于缺少信息化數據平臺,教學狀態數據無法開放共享,數據得不到合理利用和監督,學校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都存在瓶頸。信息平臺無法實現從源頭采集數據、將數據分析應用到數據評價反饋的鏈條閉環,信息建設的滯后制約了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向縱深的發展。
2.4 質量體系評價主體錯位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內包含的信息對學生擇校、企業招聘、政府修訂各項相關政策與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和依據作用,學校作為信息采集的主體,同時應成為教學質量的內部審查機構,在此基礎上,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作為高職院校質量診斷的外部審查機構,通過兩者的合理綜合分析,形成對自身、政府及社會有真正效用的質量信息,即高職院校與第三方評價機構共同構成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評價主體。由于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評價機制上仍存在諸多問題,政府相關教育職能部門往往成為教學質量的評價主體。政府的評價對保障和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有直接作用,然而,該評價模式下高職院校容易出現弄虛作假、隱藏真實教學質量等現象,導致評價信息失真,削弱了質量評價信息應發揮的真實效用。
3 加強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建議
3.1 牢固樹立質量文化理念和意識
牢固樹立質量文化理念和意識是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順利建設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首先,高職院校應強化自身的辦學理念,包括貫徹落實政府提出的教育發展觀、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終身教育觀、高職院校自身培育學生的素質教育觀及用人單位重視的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用人觀;其次,學校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放和激發師生的思想,各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協調,落實教育質量評估的反饋功能,不斷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創造人性化的育人環境;最后,要樹立質量競爭意識及憂患意識,在創一流的意識下,樹立現代的教育質量觀、人才發展觀等,同時,充分發揮德育工作體系和職業道德教育體系的作用,將質量教育融入學校工作、部門配合的各個環節,使質量道德和質量意識深入人心。[2]
3.2 形成切實可行的目標鏈和標準鏈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中目標鏈及標準鏈的確定,是該項工作落地貫徹執行的關鍵。根據“五縱五橫”的架構設計,首先,目標鏈的設計可在對應的層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緊緊把握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主體,設置不同層面的綜合性目標,目標設置應注意準確反映衡量目標主體核心特征的標準維度,同時5個不同層面的目標之間應盡量做到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其次,針對標準鏈的設計,應注意標準即為目標的支撐,兩者是相互映射關系。針對標準的確立,各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發展的方向,結合制定的目標鏈,展開科學準確的分析,同時充分調動有效資源。由于標準鏈較難通過定性或定量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標桿式”方法,通過搜索了解調研類似學校的開展情況,參考借鑒,去其糟粕,[3]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及長期性目標標準鏈,保證教學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3.3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建設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作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涵蓋監測評估與反饋控制的龐大且復雜的系統,涉及教學工作的各個節點,具有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特點,需要實時監控監測信息,而這對當前教學信息采集及處理系統的內容設計、組織結構、信息采集分析與反饋處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內容設計上,教育部尚未對高職院校在質量年報內容上提出規范化要求,但結合資料及參考麥可思第三方評價質量年報,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應包括辦學基本信息、生源、培養過程及結果質量、社會服務等方面內容。[4]其次,參考ISO9001:2008標準中“顧客”定義為“接受產品的組織或個人”,在系統的組織結構上,教學質量監控主體在狹義上應包括校級的“領導小組”“委員會”等決策組織,中層應形成負責監測、評估與調控工作的專門機構,即“質控辦”,保證系統中有不同職能的監控角色。最后,在信息數據采集分析中,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本校已形成的各類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數據,努力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當前諸多高職院校應用校園信息化系統(CRP),通過該系統可將學校日常管理、評估工作、規劃決策、激勵反饋等信息集于一體,及時準確地反映學校全方位管理工作,通過數據的挖掘分析,形成反饋,為學校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
3.4 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
要構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中合理的第三方評價機制,應努力形成包括政府、高職院校、第三方評價機構及用人單位等多方評價主體的合作機制。首先,政府應逐步改變管理方式,出臺與高職院校現代化質量能力相配套的政策,同時將部分管理職能分配給社會上有資質和能力的部門,制定和出臺各類標準,形成高職院校的制度基礎。其次,用多元、市場化建設思路建設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第三方機構。應著眼于建設既有政府委托事業單位成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也要有高職院校所依托的具備專業能力的第三方評價服務機構,同時也應包含有行業協會、企業在內的獨立且有資質的評價機構,在發展中注意深化高職教育評價理論積累,改進評價技術,提高評價質量,進而完善第三方評價機制和體系。[5]最后,要強化第三方評價機構建設,重視專業評價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多方合作形成高水平評價隊伍,同時規范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行業自律性,在政府管理的同時,加強自我管理,提升第三方評價機構的整體能力。
4 結語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后示范”時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通過內部診改,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形成完善的治理結構,加快我國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進程。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應在牢固的質量文化意識的前提下,形成明確的目標及標準體系,通過不斷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建設、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推動我國高職院校整體教育質量更優質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廣軍,方建超,龍育才.新時代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的對策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8(9):5-12.
[2] 王亞鵬.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內生性:超越“問責制”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5):12-17.
[3] 曹潤平.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規劃鏈、目標鏈和標準鏈的建立及實施路徑設計[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8(1):21-25.
[4] 胡娜.信息化視角下高職院校質量保證機制模型構建及其實現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8):47-52.
[5] 占百春.高職院校教學第三方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3):92-96.
作者簡介:林津津(1990—),女,福建龍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