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倩

摘 要 由于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全球投資貿易增長速度放緩。本文基于全球投資貿易發展趨勢,探討我國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全球投資貿易 自貿試驗區 發展策略
一、全球投資發展的趨勢與前景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投資呈回報率下降趨勢,且上升支撐后勁仍顯不足。全球投資下行主要原因:一是全球貿易爭端及摩擦可能升級;二是全球重要貿易伙伴最大規模的稅改投資模式變化。其中,投資回報率下降會影響投資前景,影響全球價值鏈重構。值得強調的是,數字貿易并未受緊張格局影響,且成為全球貿易領先者,推進數字化發展。
全球貿易趨于自由化,共享貿易帶來經濟效益。近十年來,各國貿易溫和上升,2018年增長有放緩。這主要是由于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疲軟局面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升級,新時代的數字技術,加快了貿易模式創新,推動了貿易數字化:一是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二是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三是數字技術普及。同時,提升服務貿易增長,一半以上已經實現數字化。《2018年世界貿易報告》強調,預測2030年全球服務貿易占比將增至25%。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演化升級。值得強調的是,貿易保護主義一段時期內將波動上升。甚至催生出新貿易規則:一是貿易規則轉向強調“三位一體”全方位的貿易關系;二是貿易區域性增強,發展中國家參與度更大。
二、中國自貿試驗區的挑戰與機遇
自貿試驗區是深化改革的試驗田。當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打破國際貿易格局,動搖投資規則穩定性,成為我國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最大阻力。同時,突圍貿易戰也將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加劇,我國提出自貿試驗區戰略,擴大改革開放。然而,現行貿易規則利好縮小,金融危機失業率上升。發達經濟體以尋求新經濟基礎,舉措貿易保護主義先行策略。不穩定的自由化貿易環境,阻礙了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進程。經濟全球化推行相互關聯深度發展。貿易摩擦會產生鏈式效應,導致投資下降。自貿試驗區為企業融入國際分工便利化舉措,保護主義的抬頭阻滯國際分工的進程。貿易戰擴大美國服務貿易順差,加大風險監管壓力。美國政府要求我國開放多領域外資進入。中國服務業處于發展階段,加快放開進度,將引發市場動蕩。另外,保護主義收縮貿易量,間接削弱我國集裝箱中轉業務。同時,貨主為規避關稅不按時出貨,導致形成難以準確的預期,引發供應鏈成本增加。
逆經濟全球化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秩序與經濟復蘇。中國政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擴大開放,抵御貿易威脅把挑戰轉化成發展動力。一是我國進行多邊經貿合作抵御負效應。二是貿易新環境督促優化營商環境,自貿試驗區發揮虹吸效應。三是補短板挖優勢,遏制保護主義。自貿試驗區作為“試驗田”,要贏先機,抓機遇,發揮自身優勢提升經濟實力。四是自貿試驗區構建互利共贏的貿易制度,加強區域合作,融入經濟全球化,為全國對外開放提供制度供給。
三、我國自貿試驗區發展策略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擾亂貿易體系,給我國擴大開放帶來阻力。中國應當擴大內需,降低依賴度,帶來發展壓力。一方面,堅決維護經濟全球化并以自身踐行開放理念,有序開放國內市場。以“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為出發點,努力推動貿易的健康發展。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探索人類共同美好方案。另一方面,擴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新時代的中國經濟,要激發消費活力:一是擴大中等收入人群,二是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點燃消費熱情。對標國際規則,發揮自貿試驗區作用,把內外部改革開放相結合、相呼應:一是對標先進,轉變發展模式;二是政府轉變職能,發揮更好的作用;三是健全預警機制,協會商會緩解貿易摩擦,起到積極作用;四是激發創新熱情,企業轉型升級利用好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的列車。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現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商事效率,弘揚“馬上就辦、最多跑一趟”的辦事態度,明確行政管理職責;二是全面開辟“政企直通車”,推動“互聯網+”服務,強化“一站式”對外服務;三是完善自貿試驗區法律法規,打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四是加強系統集成,保持政策穩定性,營造良好環境。著力優化貿易結構升級: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產品質量;二是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培養自身特色,優化內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