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摘要: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轉型與調整。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旅游業的火爆推動了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基于此,本文從新常態背景出發,對旅游經濟發展現狀、發展特征進行探究,進而探究當前旅游經濟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旅游經濟;發展現狀;發展特征
一、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現狀
習近平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態”一詞,他說:“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由此可見,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從社會經濟角度講,新常態下我國會進入一個與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在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壓力不斷增加,而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逐漸凸顯。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與2014年的2.52萬億元相比有了明顯提升;此外,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在線旅游蓬勃發展,2018年通過“攜程”、“去哪兒”等APP完成在線旅游的用戶高達3.6億人,而隨著消費者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這一規模必然不斷擴大,由此可見,旅游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漸增強。
二、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特征
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特征主要變現為:第一,旅游消費需求轉型升級。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旅游經驗的積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觀賞與游走,體驗旅游、深度旅游等新需求推動了旅游經濟的不斷升級,例如近幾年文化旅游項目興起,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能夠融入到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中,體驗當地的特色生態環境與人文氣息,而這樣深度的旅游需求自然也會帶來旅游市場的變化與升級。第二,旅游營銷模式創新發展。旅游產業化發展的推進,催生了景區營銷模式的變化,在各類旅游項目興起,各大旅游景點爭相搶奪市場的環境下,新穎、高效的市場營銷成為拉動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例如在流量經濟時代,網紅成為許多景點營銷的主要手段,打造網紅景點,利用網紅在社交媒體中進行造勢,在粉絲效應的驅動下,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打卡”,從而體現網絡營銷優勢。第三,旅游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旅游經濟的發展為相關現有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跨界”成為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熱詞,而旅游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跨界,則催生了新業態的出現,例如旅游業與農業、交通、教育、健康、冰雪等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了田園綜合體、房車旅游、游學項目、養生旅游、冰雪旅游等新業態的發展,為產業結構優化,以及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三、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策略
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而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經濟增速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我國旅游業發展時間比較短,行業規范尚未完善,相關問題也不斷出現,如旅行團強制消費、景區“天價”商品,此外還有在線旅游特有的大數據“殺熟”、用戶信息泄漏等。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應積極作為,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以規范旅游市場,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為我國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行業規范,為旅游經濟運行提供基本的行業標準,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旅游消費中行為進行約束,從而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確保消費者投訴有門,利用健全完善的市場環境強化消費者對旅游的信心。
(2)推動在線旅游發展,堅持“互聯網+旅游”發展方向。企業應利用大數據平臺完善對用戶信息的分析與利用,綜合餐飲、交通、住宿等多方面信息,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務,推動旅游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有效融合。
(3)推動旅游項目開展,創新市場營銷模式。雖然近幾年到網紅景點“打卡”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旅游的重要選擇,但是由于網紅景點的整體質量缺乏保障,網友的負面評價也不斷出現,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種營銷方式進行反思。針對此,旅游行業應積極探索新的市場營銷模式,注重旅游項目品質,利用高品質項目支撐營銷策略,以實現對旅游項目的全面推廣。
(4)旅游相關產業之間應加強合作,推動資源整合,注重產業模式創新,推動新業態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旅游經濟是新常態下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基于人們對旅游消費認識的轉變,以及物質條件的改變,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趨勢也日漸明顯。但是我們在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警惕新常態下的發展困境,不斷規范旅游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新業態的形成,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旅游服務,并推動我國旅游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濤.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及其特征分析[J].經貿實踐,2018(07):131.
[2]羅春科.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及其特征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08):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