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育者,我們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個性養成。學生的情感是極為豐富的,學生的思想也是極為多元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生活,他們在交流表達中學會交流表達。即使是在同一個學校中,同一個課堂中,同一個教師引導下,學生擁有的也應該是屬于自己的個性。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后期的學習實踐中,完成自主探究化的學習活動,才能在應用自己感悟的情況下與生活進行積極地交流。在這一方面筆者建議,在小學語文進行實踐中,我們要關注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個性的養成。本文中筆者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個性;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搜集各種資源,還可以幫助學生轉變見識,醫療學生“閱歷不足、體驗不足、溝通不足”等癥。再有,通過不斷地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在學校教育空間中,學生處于一個群體,接受著來自于同一個教師的引導,完成的是相同的學習任務……。但是,我們仍然希望學生能夠擁有個性,用個性化的視角、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心中的世界。基于此,筆者建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關注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個性培養。本文中筆者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進行了分析。
一、用“個性”來閱讀教材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能動性也是非常強的。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師引領學生完成閱讀活動時,最主要的資源就是課本。但是,教師總想讓學生在閱讀課本時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而如果學生能夠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說明學生已經投入了情感、思想,說明學生是在“用心讀”。因此,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理解。這不是指教師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師對教材有個性和創意的閱讀理解。教師要讀出作品的精神與魅力來,要讀出自己的個性感悟來,不能只依靠一本“教參”,先入為主地替代自己的理解。在個性化閱讀方面,教師應是學生的示范。沒有個性的教師,自然培養不出有個性的學生。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認識。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理解,從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其理解方式、水平,及時給予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二、用“民主”主導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動態化的,教師的一個問題,教師的一個面部表情,教師的一句詼諧的話語都可以讓學生的情緒變得“波瀾起伏”。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助自己的優勢,通過構建“民主”化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的情緒變化,引領學生展現個性、生成個性。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于創新。因此,教師要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放下架子,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誠意地與學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用“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看法嗎?”“再想想。”“誰來補充?說錯也不要緊!”等親切的話語,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把他們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能自由主動地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情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并體會到自主性和尊嚴感。
三、用“鼓勵”引領學生參與自主閱讀
讓小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就需要我們積極地引領,而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更需要我們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領。在引導學生完成閱讀活動時,筆者建議我們要積極地“鼓勵”學生,用“鼓勵”推動學生在內在生成閱讀興趣與需求。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在讀中積極思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對于悟性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主動探求問題,張揚他們的個性;而對于一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則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體現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個性化閱讀中體驗快樂,提高閱讀水平。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他們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分享見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與家長交流等,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不斷反思、總結,最終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
四、用“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讀活動”中要想讀出效果,筆者認為,不僅僅需要融合教師的講解,還需要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即使是小學生參與的閱讀活動,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資源信息的豐富上,還需要深入學生的內在,讓學生在情感、思想的支持下讀出效果。在這一方面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問題教學,用“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自己擁有個性化的情感和個性化的思維。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育者,筆者建議,在引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幫助學生養成閱讀能力,而在閱讀能力的養成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幫助學生生成個性,促使小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龍衛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6).
[2]孟蕙.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