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鳴

【摘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重組業務要根據市場環境而調整,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的轉型和發展。在此過程中,進行企業的改制、企業資產改造以及負債重組就是促進企業重組的常見性戰略手段和方式。企業重組會涉及到相關企業的資產、負債以及稅收等問題,尤其是新會計標準準則的出現對于相關的問題又進行了重新的規范,新規的出現對企業重組業務的財稅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會由于其相關處理標準仍不能滿足企業現有的規劃與要求,就會導致在企業的發展中其相關工作不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從企業重組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企業重組中關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等方面的處理方式進行具體探究。
【關鍵詞】企業重組;優化配置;財稅處理;新會計準則
引言
新會計準則的推行對財務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對企業重組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不僅能夠促進我國會計行業與國際標準的貼合,同時還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新會計準則的出現直接影響了企業重組中的財務以及所得稅問題,在新規實行的情況下如何在制度范圍內在企業重組的過程中優化資源配置,處理好會計以及所得稅方面的業務,提高重組企業的效益,是重多企業家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企業資產重組資產問題
企業重組中的資產問題比較復雜不僅涉及到原有企業的資產問題,還涉及到外部企業的資產問題,因此重組企業的資產問題必須在企業原有者和外部企業主體共同協商配置。企業資產重組的問題就是將重組企業的內部資產進行再分配的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優化資產配置。重組企業的資產分配可以通過企業資產置換、股權轉讓的方式,其涉及范圍較廣,因為本文主要對資產置換進行簡單闡述。
(一)整體資產投資
所謂的整體資產投資主要是指決策權保留在企業手中,并且企業具有未來經濟效益以及發展潛力的項目及時規劃到其他企業的項目建設中。從總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整體資產投資屬于一種單方面的投資項目,因此投資方以及企業就會將接收到的資產項目及時進行自我轉化,并將此部分的資金用作投資成本,使得其得到較為公允和實際的成本差額,并及時做出企業的當前止損數據。
(二)整體資產置換
整體資產置換簡單來說就是在不觸碰雙方企業資產的前提下,實現企業內部的相關部門進行整體性置換。在整體資產置換的過程中企業雙方要遵循相關的整體資產置換規則,并且要結合現代的購買資本額度和價值銷售標準進行交易。同時在涉及到財務以及會計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企業雙方要以新出臺的會計準則為基礎,嚴格遵循準則上關于整體資產置換的相關規定,涉及到整體資產價值的問題時,雙方企業要根據市場價值進行估價,并且要有專業人士進行公證,雙方達成協議后才可以對整體資產進行置換。
(三)資產重組的納稅處理
在資產重組過程中主要涉及的重要稅務問題就是免稅重組的問題,但是在企業實際重組過程中由于個別企業不符合免稅條件因此就不能實現免稅重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雙方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原因,并根據資產重組的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在資產置換和資產投資這兩方面可以通過公允與價值銷售的方式對所得稅做出相應的處理。在企業重組過程中如果納稅額超過所得稅一半以上的,需要將所得稅通過遞延稅款的方式在五年之內平均計入企業各年度的納稅所得額。
二、企業債務重組中會計處理和所得稅的處理
(一)會計處理問題
在當前新頒布的會計準則中,其對債務重組的相關定義進行了在此規定,這就使得相關規定制定得更加全面。同時在會計工作的工作以及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這就導致了公允價值的使用發生了改變。第一,會計處理方式發生變化,在傳統的會計準則中主要采用非現金的方式來償還債務。但是傳統的處理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面對的基本賬目較大的過程時,就會出現有一定的差額,隨著工作進程的逐漸加深,就能夠把它劃分到資本公積科目中。但是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對其進行了調整。第一,就是準則所規定的債權方做出讓步的基礎上,需要將部分實際還債與應償還債務的差額計算在營業收入效益之中,并在此過程中并不能體現出所得稅的變化。第二,公允價值發生改變。在原有的會計準則之中,債權方與債務方對其所擁有的資產都要進行賬面上的價值入賬,但是由于這種方式在實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因此最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對其做出了新的規定,必須要對公允價值做出實際的計量,但是這就使公允價值與賬面債務之間出現了差額,而且這部分差額要計入企業當期損益之中。
(二)債務所得稅的處理
在新會計準則的實際規定過程中,企業的債務重組需要將計量依據做出具體的規定,但是在變化的過程中就導致債務重組中的債權方以及債務方出現一定的利益獲取以及經濟損失。因此就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等稅務處理方式受到影響。2010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條例,明確規定了企業債務重組過程中的所得稅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在新出臺的各種辦法中,企業在重組過程中的主要收益來源于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的基礎上獲取收益能夠提高對各項收益的處理效率,同時也能有效的較少企業重組過程中發納稅的問題。
三、企業重組過程中特殊稅務的處理
企業重組后需要對特殊稅務進行處理,特殊債務處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財務成本,與此同時也可以避免稅收延遲和免稅重組等問題的出現。因此在企業重組過程中對特殊稅務的處理就很有必要。所以在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來說,商業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在一定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的基礎上來實現企業的重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其商業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就具有極強的主觀理解性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在遞交的過程中需要強調企業重組的基本目的和手段,以此來更好地避免當前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財務風險。若是國外相關企業要在國內實現相關企業的業務重組以及債務重組,也需要上報稅務部門在其允許之后方可實現。其次就是要在符合相關條例以及基本規定的基礎上實現重組對價方式的合理性。
比如,在會計準則上規定采用特殊稅務處理方式的重組業務在企業收購、企業分立及合并時,其資產比例不得低于50%,同時股權支付比例要高于交易總額的85%,因此企業在重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同時也要充分考慮股權支付與非股權支付的比例。
例如采用特殊的稅務處理方式的重組業務在進行收購、分立合并的時候,第三,在企業重組中還要注意時間問題,企業重組的股東進行股權支付后,在12個月內不能轉讓股權,簡單來說就是企業重組后的股東在12月以后才有權利處分所擁有的股權,如果股東違反了相關規定則可能會面臨不同的稅務處理結果田。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重組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就會隨著企業的經營方式以及整體戰略規劃的制定資源的優化與配置。在此基礎上來有效實現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在企業重組過程中遵循會計準則處理好財務問題,是重組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對于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進行重視和研究,就能夠有效保障重組工作的實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保障,只有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切實解決我國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暴露出的具體問題,以此來將其作為促使重組活動中各個環節與實際行為的規范與標準。通過這種形式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我國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和發展,以此來有效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和市場結構的目的。在加強重組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財務風險的防范與規避,進而能夠使得資產重組之后的企業內容各類要素發揮出其巨大的職能,促進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升其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