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萍
摘 要:積極開發幼兒閱讀智力潛能,激發和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是當前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文章立足繪本閱讀的基礎,從開啟智慧、感受快樂、發展個性三方面,對小班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繪本閱讀;興趣;幼兒;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27-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因此,教師要立足繪本閱讀的基礎,對小班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小班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培養應立足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其精、美、妙,并在師生閱讀中感受到繪本故事帶來的真、情、趣。教師要選取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繪本,要生動有趣、情節簡單、畫面清晰、色彩鮮艷、形象突出,通過好看的畫面讓幼兒在翻看中獲得直觀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讓幼兒在安靜、明亮的教室中靜心閱讀,鼓勵幼兒根據繪本的畫面聯想并理解故事情節,在說一說、講一講中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小班繪本《借翅膀》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引領幼兒閱讀繪本,在提問中了解幼兒閱讀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后,教師提問:“誰借翅膀了?”幼兒們回答:“小蟲子。”“它借到翅膀了嗎?”“沒有,它長出翅膀了。”“它都向誰借翅膀了?”“蜻蜓、蝴蝶。”這些問題,能開啟幼兒自主學習的智慧之門,激發幼兒獨立閱讀的興趣。接著,教師在音樂的播放中聲情并茂地讀著插圖中的文字,幼兒在聆聽和看圖中更加充分地了解了繪本的故事內容。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充分把握小班幼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最多是10分鐘~15分鐘的特點,在繪本閱讀時間安排上要將時間側重于師生共讀:教師坐在中間,幼兒們圍成一圈坐好,每人一本圖書,在教師的示范下翻看圖書,觀察圖畫。教師要在提示和引領幼兒正確翻頁閱讀的同時,認真觀察幼兒的聽、看是否和老師的講解保持一致,并適時進行提問,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小班幼兒繪本閱讀不能采用單一的模式化閱讀方式,教師應將閱讀教學升格為一種教學藝術。在繪本閱讀的選擇上,教師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閱讀興趣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圖片和文字的有效結合,讓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閱讀的美好和快樂。教師要將繪本故事通過制作成木偶、圖片或者引領幼兒畫成圖畫的方式,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了解和認識。教師還要賦予幼兒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表揚和鼓勵中讓幼兒獲得更多的滿足感、榮譽感,在感受閱讀快樂的同時收獲更多知識。
例如,在教學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的時候,教師可先讓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提問“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并指導幼兒通過對比了解動物牙印的不同。而在動物牙印和原來的咬痕對比中,幼兒會回答出是哪些動物咬了小豬的大餅。在一問一答的師生互動中,幼兒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接著,教師通過制作動物卡片,讓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然后表演這個故事,一方面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他們的協作溝通能力。這樣,幼兒在表演中深化了對故事情節的認識,通過“學中玩”“玩中學”,實現了寓教于樂的閱讀教學目標。
在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幼兒在情境體驗、行為體驗和語言體驗中發展個性。同時,教師要努力讓幼兒獲得多元體驗,實現閱讀興趣的延伸。例如,閱讀繪本《蘋果與蝴蝶》時,由于這個繪本沒有文字,就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采用游戲教學的形式,先在教室里和幾個同事一起用紅布搭成一個“蘋果”房子,然后讓幼兒扮成一只只小蟲卵,鉆進“蘋果”里。在教師的語言表述中,幼兒們慢慢長大,然后鉆出“蘋果”,變成了蝴蝶。幼兒們在教室里“翩翩起舞”,都說自己是最漂亮的蝴蝶。幼兒們還續編了故事情節,說后來小蝴蝶又把很多很多的蟲卵產在了“蘋果”里,明年這里還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小蝴蝶。最后,幼兒輕輕地用臉貼著“蘋果”,悄悄地說:“小寶寶,快快長大,我們在外面等著你們。”這樣,幼兒們在情境體驗中深化了對故事情節的認知,在行為體驗中感悟了蝴蝶的快樂,在語言體驗中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既發展了個性,又將閱讀興趣延伸到課外活動中。
總之,小班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教師要立足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引導幼兒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繪本的無窮魅力,在“潤物細無聲”中讓他們喜歡閱讀,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于美霞.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繪本閱讀[J].黑河教育,2017(07).
[2]李頡.閱讀區幼兒繪本選擇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2018(05).
[3]洪菊.運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小班情緒教育行動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