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經營、運轉和生命周期有著重要影響作用。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總體是薄弱的,主要表現為自發多于自覺、個人大于企業、形式高于實質。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是,明確企業價值目標,形成企業價值共識;實施有效溝通,達成企業共同愿景;“軟硬皆施”,抓好企業文化建設的落實。
【關鍵詞】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 初創企業
一、企業文化的價值
企業文化,又稱“企業組織文化”,是指企業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由全體員工所認同和遵守的價值觀、經營準則、精神風貌、道德規范、規章制度、發展目標的總和,其中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又是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它對于企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制約著企業的經營活動。導向作用,即企業的價值觀念、經營理念對員工的思想、行為能起到感召牽引作用;凝聚作用,即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勵作用,即優秀的企業文化會激勵員工采取行動自覺維護企業形象和聲譽;四是約束作用,即企業的價值觀、發展目標等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發揮著無形的約束作用,其具體的管理制度具還可以直接起到約束作用。
引導甚至支配著企業的運轉。企業文化之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整體運轉所發揮的作用不是直接的,它不會直接地輸進輸出有形資源,但它卻能牽引或制約著員工包括高層決策者按照一定的價值觀、經營原則來管理或實施生產行為,從而驅動著有形資產的流動,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質量。優秀的企業文化還會彌補企業組織體系的一些缺陷,減少內部的不協調,降低管理運行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活力。
影響到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是價值的存在,它有著自己的生命周期。大量研究表明,影響企業生命周期的根本因素,不是產業問題,不是經營方式問題,也不是企業家和管理上的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先進與否。企業文化理論認為,一個規范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業績和發展起著潛在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在知識經濟的當下對企業的興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二、初創企業的文化建設基本狀態
初創企業是泛指創立時間不長的企業,通常的形式特征是組織體系不全、經營要素不全、人員配備不全、戰略步驟不全、產品供給不全。在這個階段的企業,其企業文化是薄弱的。主要表現在:
1.自發多于自覺。企業文化的基因首先來自于創業者團隊或投資人,籌備期他們立下的企業價值目標其實首先來源于他們的人生價值目標,此時他們已為企業埋下了組織文化的種子;企業創立初期表現出對價值追求的勤勞經營,就是為企業文化“澆水施肥”,企業文化已開始生根發芽。但在起步階段,初創企業的這種組織文化往往處于一種自發狀態,而且天生發育不良:企業價值觀不統一,核心價值觀不明確;缺乏管理制度的協調,經營行為充滿著隨意性;沒有戰略規劃,也沒有長遠發展目標。
2.個人高于企業。基于對企業的價值追求,創業團隊的領袖或者大股東,尤其是單一股東的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時往往會本能地掌握著企業的控制權,往往希望企業朝著他描述的藍圖發展。因而,他們嚴格要求從屬的合作伙伴、下屬的員工在工作中必須執行自己的意圖。這在實質上,是把企業等同于“老板”個人,把企業當成了個人價值追逐的工具。當然,更為嚴重是的那些“家長式”的“老板”,更是強調企業是自己的,他的想法就是企業精神、就是企業理念。隨著控制時間的繼續,這種權威主義的企業文化將會導致企業封閉保守、等級深嚴、官僚作風彌漫。
3.形式高于實質。通過學習、考察、觀摩和比較,很多初創企業也意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很多創業者只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低端層面是用來裝扮企業的門面,高級層面是用來彰顯企業的良好形象。通常,這些初創企業也有了一些“高大尚”的外在做法:貼上標語口號,開展宣誓活動,制作企業標識,引進規章制度,開展學習活動等等。這些“一日之功”的企業文化,并無企業自身積累的意蘊,并無能引起全體員工共識共振共鳴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所以,這樣的企業文化,除了形式并無實質,并不能發揮企業文化的真正作用。
三、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
1.明確企業價值目標,形成企業價值共識
首先要合理發揮最高領導者的企業文化締造作用。企業的最高領導者或是最高級別管理者的地位,在企業初創階段往往是自然生成的,他們是企業初創階段企業文化最大的來源和最強的推動力。《哈佛商業評論》主編、美籍華人博士忻榕指出,企業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業文化取決于老板,尤其是創業老板,不僅在中國,西方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承認企業最高領導者的企業文化締造作用,但這不是說企業文化的締造是可以自發的,而是強調最高領導者要有建設特色的優秀的企業文化的自覺,要有匯集多元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達成企業戰略價值共識的自覺。
其次是創業團隊要達成企業終極價值目標的共識。企業價值目標,包括終極價值目標和階段性價值目標,其中終極價值目標是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導下,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過程的具有衡量階段性價值實現狀態的尺度性目標。它的戰略意義決定著企業的存續和發展,體現著創業團隊成員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因此,創業團隊成員必須深入學習和沉心思考,在大家碰撞交流過程中,逐步地把個人的利益訴求與企業的價值目標統一起來,把階段性的企業價值目標和企業的終極價值目標統一起來。
2.實施有效溝通,達成企業共同愿景
在價值目標的觀照下,企業最高領導者必要發揮創業團隊和全體員工的智慧,把企業的價值目標演繹為企業的愿景。企業愿景又稱企業遠景,是全體員工愿意為之奮斗的企業發展的未來景況,是企業價值目標能夠達到預期的外在呈現,是企業價值目標的物化狀態。企業的愿景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它能促進企業員工安心工作、勤奮工作,能激勵員工不斷爆發工作熱情和個人能量。
但顯然,這樣的企業愿景不是創始人或企業最高領導者的,也不全是創始團隊的,而是全體員工的。它的基本邏輯是,沒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就沒有共同愿景的設計,沒有共同愿景也就沒有共同行動;沒有共同愿景的價值追求,即使是有共同的行動那也是共同的渙散和盲目。所以,企業共同愿景的設計一定是基于共同的價值目標,體現創始人、創業團隊、其他員工甚至是客戶的共同價值追求,融入了全體員工智慧的描繪。創業團隊的企業核心地位,決定了企業共同愿景首先是創業團隊的共同愿景,而前提是需要他們通過不斷的交流溝通達成愿景的一致。
3.“軟硬皆施”,抓好企業文化建設的落實
“軟硬皆施”,說是企業既要抓業務也要抓文化建設。初創企業的組織文化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牢牢抓住“企業價值的實現”這根脈絡。管理企業、經營企業和發展企業目的是為了企業價值的實現,這是企業全部的“中心思想”,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脈絡。也只有牢牢抓住這個要領,企業的管理、經營和發展才會有章法和體系,也才能使初創企業盡快步入正軌,由此減少內耗、降低成本、提高決策執行效率,反過來這些又會進一步更好地實現企業價值。
二是把企業文化的脈絡理順和建設好。即需要對企業的共同愿景進行具體化,這一具體化的過程如同人體神經系統的發育生長,需要通往企業的每一個崗位、反映在每一個事件上。具體化的表現形式包括有企業的戰略規劃、組織體系、精神風貌、規章制度、工作規范、經營模式、行動方式,甚至包括企業物態的產品、機器廠房或辦公設施設備的樣式;具體化的路徑是決策、組織、執行、督導、檢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上的各部門人員的規范性工作和日常行為。
三是創業團隊特別是最高領導者需要身體力行。企業文化脈絡理順了,執行工作開始成為重點。首先需要企業領導者起到帶頭作用,特別需要通過身體力行,為員工做出行動的示范;其次需要員工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加強自律、規范工作、努力創新,不斷實現新突破,以自己優秀的表現呈現企業的價值和自己的價值。
四、小結
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是“初創”的應有之意,不僅不能少而且應置于戰略高度來重視。建設好兼顧共同價值和個人價值的企業文化,企業后續運行才會得心應手,運轉效率才會更好,企業產品才更有希望得到市場的認可,企業的發展才能更有韌性和發展性。當然,我們還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不能主張初創企業一夜之間成型甚至成熟,另一方面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的靈魂性存在,它當中的一些具體的理念、觀念和目標必須因時而變,尤其是它的表現形式更需要不斷建設、創新和完善,唯有這樣才能有企業的強大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晏輝,萬由祥.中國企業文化的系統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志迎,企業文化通論[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