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逸
摘 要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農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形式下,農業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基于此,以農業技術推廣為研究切入點,對“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互聯網+”未來在農業上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88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進入到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而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當前,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形式。因此,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緊緊把握互聯網這一有利條件,借助互聯網促進農業技術的革新,進而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的發展。
1 “互聯網+農業”模式概述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全面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這一名詞于2012年11月被首次提出,并認為“互聯網+”是一種化學公式,可以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的經營手段、產業模式等進行有效的整合,最終達到提升行業生產效率的目的。而“互聯網+農業”模式則是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的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結合到一起,進而促使農業升級,即由之前的傳統農業模式逐漸過渡到科技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農業模式,進而全面促進農業發展。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農業”已經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從國外來講,美國的農業計算機網絡已經與美國農業部、州農業署、大學和農業企業實現了有效連通,并建立了完善的農業信息數據庫,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精準的數據分析。此外,美國還專門建立了農業精準生產的3S系統(農業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農場主在進行農業種植時可以對田間進行精準管理,進而達到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效益的目的。但就我國而言,實現“互聯網+農業”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但已經初步證明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1-2]。
2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重要性
2.1 為國家建立農業數據庫提供支撐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網絡傳輸設備在農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手機、電腦、便攜式打印機等,將這些設備應用到農業技術推廣中,可以有效收集、存儲與其相關的農業信息,如土壤信息、氣象信息、農業科研成果、動植物的生長情況、機械設備應用情況、病蟲害的防治情況等。對相關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之后,可從中將有價值的信息提取出來,并建立一個健全的農業信息數據庫,進而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同時,政府在制定農業政策、農業企業在制定發展計劃的時候,也可以借助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作為依據,進而制定出高質量的農業政策,以促進農業良性發展。
2.2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當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互聯網+”模式下,傳統的農業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的管理,集中體現在兩方面。1)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全國各地開始嘗試建設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并將農業技術進行了成果轉化,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等。2)通過農業科技這一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了農業技術培訓平臺,提升了農業種植戶的農業技術水平,進一步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3]。
2.3 促進教育、科研、推廣相結合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科研和技術推廣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對于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來說,在具體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有效條件,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而農學院則可以結合信息需求,對相應的農業技術進行研發。同時,在進行農業技術基層推廣過程中,還可以加注互聯網這一有效途徑,對推廣的結構進行優化,并將農業技術提供給需要的農戶,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對接。
2.4 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下,進一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化。1)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生產整個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能夠實現對農業環境的感知和控制,進而實現農業技術的自動化發展。2)在實現農業精準化作業的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生產潛力進行了深入挖掘,進一步節約了農業的生產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3)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下,實現了農業生產組織的有效整合,更加有利于建立區域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4)在“互聯網+”模式下,農戶在進行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拓寬了農產品銷售的渠道,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4]。
2.5 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了綠色農業
在傳統的農業模式下,為了避免病蟲害,并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環境污染,并帶來了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而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下,農業生產模式、生產思想都發生了較大改變,農民對環境污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媒介,掌握相應的節水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藥品安全使用規范、新品種的推廣方案等,進而將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逐漸實現綠色農業的目的。
3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發展前景
目前,“互聯網+農業”受到了的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逐漸成為新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形式下,要逐漸實現“互聯網+農業”模式,可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努力。
3.1 農業電商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技術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逐漸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勢必將會成為農產品推廣的重要媒介和途徑,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
3.2 農業眾籌和預售
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下,農民在利用電商進行農產品推廣和出售的過程中,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符合需求的產品。此外,農戶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眾籌資金,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并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3.3 農業復合型業態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下,農產品銷售面比較狹窄,且銷售的成本比較高,農產品品牌度較低。而在“互聯網+農業”模式下,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并以某一區域為中心打造一個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進而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促使著農業逐漸朝著復合型業態發展[5]。
4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農業”模式不是單純地1+1=2的模式,而是一個1+1>2的過程。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有效融合,全面推動了我國農業的升級和發展。因此,“互聯網+”是推動我國農業逐步過渡到現代化農業不可缺少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金華.“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江西農業,2019(6):140.
[2] 丁立紅.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分析[J].農家參謀,2019(6):35,45.
[3] 劉興國.“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8):90.
[4] 王磊.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農業與技術,2019,39(2):168-169.
[5] 英偉.“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分析[J].江西農業,2018(24):13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