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蕊帆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網絡交易模式應運而生,并對傳統的貿易形式造成了巨大沖擊。而網絡交易的主要特點就是交易雙方的商品交易與服務交易都是在網絡虛擬環境下進行,所以,其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基于此,本文首先將闡述網絡交易過程中民商法保護的意義,然后提出網絡交易安全存在的問題,最后具體分析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
【關鍵詞】網絡交易安全;民商法保護;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D923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在科學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也開始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但是,社會在享受互聯網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之處時,也需要承擔一些隱藏的風險問題。具體來說,雖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中完成購物等操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隱患和風險問題。所以,必須要對民商法條例進行進一步完善,以此來更加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1、網絡交易過程中民商法保護的意義
網絡交易和傳統的交易方式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在網絡交易模式下,商家與消費者的交易能夠直接在互聯網平臺中開展與完成,二者無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交易。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在進行互聯網交易以前首先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在此之后才可以在網上選擇店鋪與商品并形成訂單。而商家在開設網上店鋪以前,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法律認證,并把想要售賣的貨物通過照片或者視頻展示給消費者。所以,在民商法的法律規定下,不但能夠提高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證買賣雙方的合法利益。此外,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涉及的重要信息包括消費者的支付寶賬號與密碼,很多交易平臺為了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不但會在軟件中設置密碼,也會設置對應的支付密碼進行雙重保障,從而不但可以提高網絡交易的安全性,而且也可以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地進行交易,減少他們對于網絡交易的顧慮。最后,對于商家來說,民商法能夠更好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只要交易雙方都確定訂單沒有問題,那么后續出現的所有異常情況都需要消費者自行承擔,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網絡交易的公平性。
2、網絡交易安全存在的問題
2.1 交易風險多樣化
近年來,網絡詐騙事件頻發,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在網絡交易過程中,風險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網絡交易渠道不再是單一的官方渠道。從目前來看,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已經被廣泛應用在網絡交易過程中。而且,為了提高交易的便利程度,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微信紅包、支付寶轉賬等形式,在這種交易方式下,雖然交易的金額不變,但是安全性并沒有保證。例如,一些消費者在通過微商渠道購買商品并付完貨款以后,商家卻遲遲沒有發貨或是直接拉黑等。
2.2 消費者的知情權受限
知情權是消費者的一項主要權利,具體指的就是消費者了解、獲得信息的自由與權利。相對于面對面的傳統交易方式來說,在網絡交易中,消費者難以合理地去判斷商品的質量。要是商家的商品質量存在問題,就會損害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在網絡交易中需要完成實名認證,從表面上來說,其具有較為完善的保障體系,但是,部分商家并沒有足夠的品牌號召力,售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當消費者上當受騙以后,很難拿出相關證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3 網絡交易協作性較低
僅僅依靠一家公司是很難完成網絡交易全過程,其中必然會涉及物流公司、支付機構等第三方平臺。以物流服務為例,在消費者確定購買商品并支付貨款以后,商家應該和物流公司合作把商品運輸到消費者所在地。在這個過程中,要是物流公司管理不當,沒有和商家通力合作完成商品配送任務,就可以會導致商品丟失或破損。所以,要是各方的網絡交易協作性較差,在交易結束以后就很可能導致沖突與矛盾,并影響到網絡交易的安全性。
3、民商法保護與網絡交易安全的相關性
3.1 民商法與網絡交易相契合的途徑
在目前的工作中,要想讓網絡交易有更好的保障,有效解決網絡交易安全存在的問題,就必須要加大對民商法的應用力度。網絡交易雖然具有虛擬性,然而其涉及的產品是具體的,同時交易的金額也是切實存在的,如果在交易過程中違反了相關內容,消費者完全可以根據民商法中的規范、條文對其進行查處和判斷,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此外,在網絡交易未出現前,民商法的服務對象以現實交易為主。與現實的面對面交易相比,網絡交易在付款方式、貨物配送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為在網絡交易過程中,要想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民商法必須詳細、充分地分析網絡交易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合理調整法律條文,打造和諧、健康、公平的網絡交易環境【1】。
3.2 民商法與網絡交易契合的實現手段
為使民商法與網絡交易相契合的目的得以實現,提高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至關重要。當網絡交易中出現犯罪行為后,有關部門需立即依照民商法的規定,對犯罪分子給予懲罰,如此方可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例如,2017年,某購物APP網站在欺騙消費者之后馬上撤離,同時銷毀了所有的痕跡和證據。由于目前我國的管理機制已經趨于完善,相關部門對所有APP中的注冊信息都有備份,可以根據這些遺留信息對犯罪分子進行查處和追尋。相關工作人員利用民商中的法律規范和條文,通過對周邊各個門店進行調查研究以及訪問用戶,尋找到很多有價值的線索,最終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上述案例表明,使民商法與網絡交易相契合,對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知情權等合法權益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2】。
3.3 民商法規范了網絡交易的行為
3.3.1 網絡交易行為的規范要點
就目前網絡交易來看,網絡本身具有虛擬性,同時比較特殊。民商法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在網絡交易過程中,規范網絡交易雙方的行為。例如,民商法中的《電子簽名商務法案》、《電子交易法令》等,這些法律條文中都對網絡交易雙方的行為進行明確的規范。同時在民商法中還規定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可以有口頭、書面以及其他形式,這對于落實具體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并能夠大大降低了網絡交易過程中疏漏現象出現的概率【3】。
3.3.2 網絡交易行為的規范方式
為解決網絡交易協作性不高的問題,提高交易的規范性是關鍵。以廠家、第三方支付平臺、物流機構為例,商家需要與產品生產廠家之間,簽訂交易合同,提高交易的規范性。確保商品出現問題時,廠家能夠承擔與其行為相當的責任。當消費者支付購買資金時,商家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同樣需簽訂合同。確保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按合同將資金轉移至商家賬戶中。當商品發貨后,商家與物流機構,仍需簽訂合同。合同中需規定“貨物丟失的賠償方法”、“貨物損壞的賠償方法”等多項內容。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網絡交易過程中,完善民商法的相關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明確民商法對于網絡交易安全的意義,加強網絡交易過程中的管理制度,改進網絡交易民商法的條例,使其與當代社會相符合,從而更有效地保護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楊茹.試分析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12):116 -117.
[2]劉曄華.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相關性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08):105 -106.
[3]王懷清.可信網絡交易系統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推進——《網絡交易風險控制理論》書評[J]. 智能系統學報,2018,13(05):863-864.